画家王学俊:《德道堂论画》

水墨丹青 2023-12-13 12:24:36

王学俊,甘肃永登县人,号墨客子、北山人、凤林居士、又号荷田翁、荷堂君子。积墨斋、七山草堂、德道堂主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199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会员。

现为:

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员委员

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八大山人艺术研究会会长

河南省水墨画研究院院长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当代著名中国画家、诗人、教授

河南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德道堂论画》

文/ 王学俊

传统绘画不仅仅体现在笔墨上,它包括了除绘画以外的诗学,书学,金石学、美学、哲学、理学等领域。

书画同源,书画通法。书法的拙劣必将出现绘画笔墨的拙劣,这是必然的结果。

八大画有明、醒、简、清、孤、冷、旷、煌、贵、真之十要,石涛有此五要,黄宾虹三要矣。中国画史缺少黄宾虹可能没有多大关系,但缺少了八大和石涛的存在是万万不能的,既是这样,很多画家因认识、目光短浅、而未能走远。

八大山人作品里有一种贵气,画的 贵气不是谁的画都有的,虽然都是水墨,但八大的画有,这个你学不来,你可以画的有清气,有雅气,但贵气难以达到,为什么?因为他是皇族贵胄,仅这一点,无人能及,还有画的而非他物,更不会画别人眼中看到的东西,八大山人对绘画的认识非同常人,这与他的人生轨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八大的画「冷」面向人,「冷眼向天」,故世间俗眼难以看懂,据说八大在世的时候有传说,别人要欣赏他的画,八大先要看人,若是俗人,转身离开,所以不让俗人看自己的画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写意画表现中,画者性心与个性气质在每一笔的皴擦点染或挥写沷墨中尽显出来。

画者笔下矜持而又率性的造化呈现,是在其思想的自由引领中保持着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写意画其随性写就而不可复得,意韵全在其画中尽显 。写意使笔墨与画意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替中幻化形成奇妙的意境。

书法写不好,画好不到那里去。艺术家面对艺术的时候,要敢说真话,实话。面对艺术时应看艺术之高下,而不是看手中权力的大小。当下多少有才情的艺术家毁在了权力上面。很多人恰恰面对艺术时看作品背后的人,造成「以人取艺」与以貌取人无别,丧失了艺术家讲真话的本性,丧失了追求真、善、美境界。把人的圆滑与虚情假意植入了艺术创作中,被世俗裹挟的作品格调变得低下,艺术语言变得污浊;艺术气象变得小气;艺术审美变得庸俗;艺术形象变得粗糙;艺术题材变得狭窄,这就是画如其人的道理。艺术作品是由人完成的,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作品,这是规律,更是铁律。

书法艺术非表演艺术,其书写内核为书家情至所致,挥毫落墨触碰心灵本真,而非众目睽睽之下的显摆。纵观千年书法史,无一之作有表演痕迹。

画忌三俗三气为要:

三俗:低俗、媚俗、庸俗;

三气:俗气、浊气、污气。

如若瀰漫其间,画亦无欣赏价值。加之如若功利思想作崇与金钱诱惑使艺术家艺术崇高信念不存,精神境界丧失,其艺术豪同样亦无价值。

手头功夫了然于心,必然是学养支撑下的艺术学理思想与艺术技巧的完美融合。

当对艺术优劣没有辩识能力,通过鉴赏好的艺术作品,慢慢开始懂得欣赏与鉴别,这就是进步;画画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能看到大师作品中透露出其彰显独特风格的气味、气质、气韵与气势,说明其悟性已备,在此基础上通过刻苦努力,提升审美修养,拓宽文化视野,加深文化修为,定能走向成功。

若论画高下,只有诗书在。

画存诗意,书出心声。

画少文,如佳肴 少味。文长之画,酣畅淋漓,意味深长,墨点如漆,醒目如黑金,堪称一流。

大凡成为一代大家,其立身清高孤傲,秉性不媚世俗,处世不卑躬屈膝、更要有无讨好权贵之嫌。时下画坛,弄姿献媚者不乏其人,艺术修为平庸且以扯关系为能事者众矣。

书展作品因书家文学修为的缺失,导致过分依赖作品形式的存在与标新立异,造成书展作品假、大、空之现象。因过度追求形式的存在成为规模宏大的装裱设计展,故近十几年来余从不看此类书法展。

关于绘画从继承传统的角度来说,我的思想是「师古化今」,元代赵子昂「画贵有古意」,但是古人的画里蕴含了东方最好的文化,即:东方哲学。

学画必立品,立品先立人;

画品出于人品,艺格源自人格。

人无格何见画格,画贵有品格。

画无格艺无存。

画因人出,境得高下。

画观正大气象,意见气韵生动。

书画有道,道法自然。

画虽有形,然难脱小气粗野之态,画虽极尽之力,然难显大气文雅之意。余之画从传统和生活中来,学古人亦学近人。但为艺心若止水,静如幽兰。

余之学画,从不动手画老师之画,只是领悟,如果画成老师之画,终久还是老师之笔墨语言图式,画没有自家面貌。当代的画不能学,画的基因已经变了,味不纯正了。「道」由「道法」拓展为「书有书法,画有画法」,一切源自「道法自然」。

艺术家的「道」在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中寻找文化的大道,「道」是一个很广大的问题,「道」不断带给人智慧。

就绘画而言,今大凡谈传统者,基本上只强调其笔墨技法语言的存在,而忽略了支撑笔墨的文化蒙养。作品承载的笔墨需要文化蒙养下的修为,并非单纯的笔墨,笔墨只是传统绘画重要的构件,并非全部。

2022年4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王学俊书法草书著作《竹颂》一书,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作为特藏类图书录入查询系统并永久查询阅读。此学术著作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被收录,标志着该学术著作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家标准。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