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以何种方式统一?77年前毛主席的奇谋,是最佳解决方案?

盒子里的密 2025-04-01 14:45:06

“武统”、“和统”、“逼统”,对于久悬未决的中国台湾问题,我们到底该选择哪一种方式,在尽可能降低两岸损失的情况下实现两岸统一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等领导人就进行过全面的思考和谨慎的决策。

【毛主席和周总理】

不过如果我们再将时间向前推一推,就会发现更早些时候,在77年前,毛主席有一个奇谋,此谋略其实也可以用在中国台湾问题上,让两岸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统一。

77年前,毛主席“胜利险中求”

时值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显著壮大的东北野战军,对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形成了显著的作战优势——

当时东北野战军的总兵力扩张到了百万以上,而同一地区的国民党军总兵力不过55万,并且各部分都被分割包围在包括锦州在内的孤立地区。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中央军委计划将东北地区的敌人彻底歼灭,完全解放东北地区。

不过要怎么打,当时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先攻打长春;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最好先迅速攻占锦州。

而两个方案相比之下,攻打长春的风险要低很多,解放军获得战役胜利的把握性也要更大。不过最终毛主席却选择了先“啃”锦州。

起初对于毛主席的决策,有些人怀揣疑惑,不过随着后续全国解放战线的不断推动,这些人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决。

【解放锦州战役一角】

首先,打长春确实可以能基本“手拿把掐”的取得胜利,但这也极有可能导致东北地区其他据点的几十万国民党守军迅速退到关内,形成重兵集团以谋求有利战局。

这对于未来华北战场上我军的作战是很不利的,甚至严重一点,解放全国的进程都将被影响。

至于打锦州么,虽然取胜把握没有打长春那么大,可一旦顺利拿下锦州,那就能让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沦为“瓮中之鳖”,我军将牢牢掌握住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解放锦州战役一角】

毕竟锦州可是联结东北和华北两地区的战略要点之一,是东北国民党军进出关内的一道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从长远战略层面来看,毛主席决定先打锦州是很精妙的一步安排,但同时无法否认的是,这是一步“险棋”。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面临着3个主要困难:

其一,东北野战军距离锦州比较远,若要强攻锦州就得长途奔袭,缺乏运输车辆、周边地区交通不便的问题会对我军急行军带来不便,在战前战士们就会消耗掉不小的体力;

【解放锦州战役一角】

其二,攻打锦州需要调动规模不小的军队,如果让国民党军队先一步获悉解放军要攻打锦州,那到时候葫芦岛以及沈阳方向的国民党军必然会在短时间内抵达锦州附近,左右夹击我军,增大我军伤亡;

其三,拿下锦州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等国军反应过来,位于沈阳的国军守军将采取行动掐断我军补给线,到时候我军攻打锦州的部队就变成“瓮中之鳖”了。

【解放锦州战役一角】

不过令人兴奋的是,在东北野战军的不懈奋战下,最终浴血夺城,而解放锦州之战的胜利,也为后来解放军取得整场辽沈战役的胜利,顺利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解放锦州给未来收台带来灵感

毛主席在77年前以攻打锦州作为辽沈战役铺垫的神来之笔,其实也为我们将来收台提供了灵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台湾和当年的锦州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

【中国台湾是美国构建的“第一岛链”上的重要界点】

比方说,和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两地区的战略要点之一”类似,中国台湾于中国大陆而言就是打破美国“第一岛链”封锁的“钥匙”,中国要向外发展,那就必须完成收台。

再比如说,解放军收台也会调动相当规模的军队以及各类先进军事装备,这些动作最好是在台当局有所觉察之前完成。

否则台当局以及其背后支持者美国必然会采取行动,想方设法的阻挠解放军登岛统台,而这会让统台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亡。

还有,考虑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近年来一直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军事叫嚣”,不排除这些国家未来会直接武力介入台海战争。

【模拟美日介入台海战争】

如果解放军控制全岛的速度不够快,等这些域外国家掺和进来,很容易对中国收台进程造成干扰。

也正是因为中国台湾的情况和当年的锦州有些相似,所以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参照77年前毛主席在解放锦州战役中的一些指导思想,来确定将来如何统台。

首先针对“不能让台当局对解放军收台计划事先觉察”,解放军如今其实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具体参考2024年的两次“联合利剑”围台军演,它们皆是在台当局及其背后的美国势力无所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发起的;

【2024年的两次“联合利剑”围台军演】

同样也是这两次围台军演,证明了解放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封锁。

而当解放军完成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封锁后,美国等域外实力就只能干瞪眼了,台当局及岛内武装就会和当年锦州、乃至锦州解放军全东北境内的国军一样,变成“瓮中之鳖”。

这种封锁“逼统”的模式,其实也体现出了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等领导人,当年依照国际以及国内形势变化,将收台方式从纯粹的“武统”逐渐转向“和统”的思想转变。

【“和统”呼吁:“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同时要强调一点,选择“和统”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武统”,此二者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今出现的“和统”、“武统”之外的“逼统”,其实就是“和统”与“武统”的有机结合。

参考资料:

【1】《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 周恩来纪念网(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2019.5.6.]

【2】《辽沈战役,明知打锦州是一招“险棋”,毛主席为何仍然敢于坚持?》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9.13.]

【3】《东部战区突在台海实战演习 57架次战机“三面围台” 台军紧张到措手不及》 台海网[2023.1.9.]

【4】《不能把和统、武统对立 专家:光凭谈判、交流、让利 不可能统一》 海峡集结号[2020.11.27.]

0 阅读:13

盒子里的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