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段印度雷瓦市街头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炸了锅。画面里,一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狗叼着一颗婴儿头颅在闹市中游荡,头颅上的血迹还未干涸,围观人群的惊呼声穿透屏幕。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这不是孤例——过去一个半月,印度中央邦雷瓦市连续发生两起流浪狗叼走死婴事件,其他地区也频繁出现类似惨状。
印度流浪狗的数量堪称“失控”。全国约6000万至7000万只流浪狗,顺便上街转一圈,都会看见流浪狗在街上乱窜。这些狗大多骨瘦如柴,眼神里透着饥饿与攻击性。在德里、孟买等大城市,流浪狗成群结队地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甚至敢攻击行人。2024年,印度官方统计的流浪狗咬人事件达220万起,导致48人死亡,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绝育手术需要钱,而印度多数城市连给穷人修厕所的预算都挤不出,哪管狗肚子里的子宫?于是流浪狗越生越多,医院后巷的弃婴尸体成了它们的自助餐厅。更讽刺的是,法律保护了狗的命,却保不住人的命:贫民窟的母亲抱着高烧的孩子挤不进公立医院,新生儿夭折后连张死亡证明都拿不到,尸体只能喂狗。
流浪狗叼走的不仅仅是婴儿尸体,更是印度社会的伤疤。雷瓦市的死婴被发现时,警方怀疑是医院产科病房的弃婴。这让人联想到印度触目惊心的弃婴率——每年约有10万婴儿被遗弃,其中70%是女婴。在重男轻女的文化下,女婴被视为“负担”,甚至在出生前就被堕胎。消息指,印度每年有24万女童因性别歧视丧生,相当于每小时有27个女孩“消失”。
弃婴的处理同样令人心寒。许多医院将夭折的婴儿随意丢弃在垃圾堆或荒野,甚至直接扔进下水道。雷瓦市的两起事件中,死婴都是被丢在医院附近无人处,才被流浪狗撕咬。这种对生命的漠视,让流浪狗成了“死亡清洁工”。
面对这场危机,印度政府的反应堪称“魔幻”。德里市政府曾为G20峰会计划抓捕流浪狗,却因动物保护人士抗议而紧急叫停;马哈拉什特拉邦议员竟提议将流浪狗运到东北部“吃狗肉省份”,引发种族歧视争议。政策朝令夕改,官员语出惊人,暴露的是治理能力的低下。
印度媒体总爱说:“我们是未来超级大国!”但超级大国不会让野狗街上啃人骨头,不会让法律沦为圣母心的装饰品,更不会让婴儿的命轻如草芥。
民间的声音更是撕裂。动物保护组织高呼“尊重生命”,要求加大绝育力度;普通民众则抱怨“狗比人重要”,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杀光流浪狗”。印度网民总在重复同样的愤怒三件套:骂z府无能、骂医院冷血、骂法律虚伪。这种对立让问题陷入死循环:越争论,越没人行动。
这很印度阿三就是牛屎里的蛆
什么东西都有:为以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