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缅甸地震死亡人数达到1700人,3400人受伤,约300人失踪

自由轻羽事 2025-03-31 09:31:05

当地时间3月28日中午,一场7.7级的强震如同一把巨刀切入地球,打破了缅甸中部的平静 ,震源深度10公里。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最高震级达到7.5级。

这次强震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17次六级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以来的最大地震,更是全球近十年来大陆最强地震,给缅甸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路透社发布的卫星对比图,直观地展现出这场强震的巨大破坏力。曾经屹立的机场塔台如今部分坍塌,难以再指引飞机的起降。连接曼德勒和实皆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在地震中拦腰折断,阻断了两岸的往来,也给救援物资的运输增添了极大阻碍。

一栋栋房屋严重损毁,曾经的家园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大量民众无家可归。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受灾尤为严重,标志性的曼德勒皇宫城墙大面积坍塌,数百年积淀的文化遗产遭受重创。

曼德勒市区超300栋建筑倒塌,一所医院和两所学校也未能幸免。一座清真寺在强震中轰然坍塌,造成至少10人丧生。当地红十字会初步统计显示,数百人被困废墟,伤亡情况不明。

不仅如此,首都内比都的许多建筑也倒塌,道路开裂。内比都—仰光高速公路多处路面严重龟裂和坍塌,阻碍了救援物资运输和伤员转移。实皆省街头部分建筑物倾斜、倒塌。

受地震影响,曼德勒国际机场跑道受损,航班全部停飞,部分道路无法通行,通信中断,电力供应大面积中断。夜幕降临后,除了救援队伍和汽车的灯光外,城市几乎陷入一片黑暗。

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30日午间,缅甸全国因28日强烈地震死亡的人数达到1700人,3400人受伤,另有约300人失踪。

这场地震不仅威胁着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让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遭受重创,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后续的重建之路困难重重。

缅甸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两板块之间的边界被称为“实皆断裂带”。这是一条长达1200多公里的断裂带,从北到南呈直线贯穿缅甸全国,穿过曼德勒和仰光等城市。

1930年至1956年间,“实皆断裂带”附近曾发生6次震级在7.0级以上的强震。此次缅甸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侧向摩擦造成的,这种运动被称为“走滑断层”。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构造学专家丽贝卡·贝尔博士表示,这种直线特性使得断层可能在大范围内滑动破裂,断层滑动的面积越大,地震的规模就越大 。

历史上,实皆断裂带就曾经历多次强震,20世纪以来已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最近一次实皆断裂带发生的7.5级以上大地震是在1946年,距今已有70多年。

板块活动和推移形成的能量长期积累,就像一个被不断填充的“火药桶”,最终在3月28日被引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迈克尔·斯特克勒解释说,当活动的板块被卡住时,挤压形成的应力就会增加。

在几十年或几百年的时间里,应力的增加非常缓慢,然后突然之间,岩石板块会发生跳跃,就引发了地震 。此次地震属于破坏性较大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

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地球科学系的伊恩·沃特金森博士表示,浅源地震能量到达地表时损耗较少,破坏力更强,地震能量在到达地表时没有被过多消散 。

加上该地区多年没有发生大地震,如今的房屋不太可能建得足以承受强震和余震,使得地震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

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内是救援的黄金时间,但此次强震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震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网络通信不畅,物资运输遇到困难和挑战。

曼德勒国际机场跑道受损,航班停飞,部分道路因地震无法通行,使得救援人员和物资难以快速抵达灾区。多个受灾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医院手术设备、抗生素、止痛药等基础医疗物资严重匮乏,部分医院被迫暂停收治病人。

缅甸正值天气最热的季节,饮用水的供应也较为紧缺,路面的损坏导致物资运输面临阻碍,缺少饮用水、道路被损毁成为两大影响救援进度的因素。由于余震不断发生,人们不敢返回家中,给救援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也让受灾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面对缅甸的巨大灾难,国际社会迅速响应,纷纷伸出援手。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当地时间3月29日紧急拨款500万美元用于缅甸的地震救援工作,为救援行动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中国在第一时间做出行动。当地时间3月29日清晨,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共112套抵达缅甸仰光,成为首支抵达缅甸的国际救援队 。

当日16时许,中国派遣的救援队一行82人携带20余吨通信、搜救、医疗设备和应急食品等应急救援物资,自北京千里奔袭抵达仰光国际机场。

云南救援医疗队在缅甸内比都一家医院开展救援时,通过生命探测仪器发现了坍塌楼层下埋压的一名幸存者。国家隧道应急救援昆明队会同当地救援力量采用“先上后下、后清前出”的方法展开营救。

当地时间3月30日凌晨5点,地震发生后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成功获救。3月29日,中方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派出两支救援队,提供帐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灾区急需物资,展现了大国担当。

俄罗斯、缅甸周边国家等多国以及多个国际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协调救灾援助,为缅甸地震灾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各国的救援力量和物资不断汇聚到缅甸,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援工作,与时间赛跑,拯救生命。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无情,也看到了人类的团结与互助。虽然缅甸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帮助下,相信缅甸一定能够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家园,抚平伤痛。

希望未来缅甸能够加强地震预警和建筑抗震等方面的建设,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让民众能够生活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0 阅读:0

自由轻羽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