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崇祯陛下吊死在煤矿上,李自成登基。李自成当然也就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大英雄,而崇祯则被世人认为是大明灭亡的元凶。
大明灭亡的悲哀
明代,由于皇室专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太监和御林军的权力之大,使得很多人都对此颇有微词。但是,这个王朝的制度却是无比的完善,经济和文化也是空前的繁荣。明代中西两种文化的频繁交往和民众观念的逐步变化,极有可能引领中国进入现代社会。朱由检更是亲自出马,观察民情。要不是他出生在那个混乱时代,说不定他就是一个英明的皇帝。
而在这种混乱的时代,也会催生出不少叛乱势力,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李自成虽然是平民,但却深得平民拥戴,渐渐形成了一支规模最大的叛军。而这位“明君”朱由检,生于大乱之时,更是被逼至紫禁城后山,“上吊自杀”,以扞卫先祖打下的江山。看到明朝的覆灭,很多人都觉得很可惜。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就在大明王朝覆灭前,有些奇怪的事情发生。
大明王朝覆灭前的怪事
李自成率军即将攻入城墙之时,忽然间一个宦官来告诉崇祯帝,说李自成可以臣服,这是一个诡异的事。他把李自成的意思告诉了崇祯帝,可以撤兵,但是需要崇祯帝他以“西北王”的身份隐居河南,还要赏他一千万两银子,供他用兵之用。但崇祯拒绝了这个要求。
崇祯立刻发出了求援的讯息,并给出了四万两银子的悬赏。但是只有唐通来了。按照常理来说,这种关键时刻,是绝对相信救兵的。不过,他还是让自己的心腹盯着唐通,生怕他在最后关头造反,把自己的生死都交到了李自成手里。这种“小手段”,让唐通发现后,就把救驾的队伍撤了回来。崇祯帝眼见没有人能帮他,便携妻女儿入宫,准备听天由命。所以这两个人的举动,才会显得如此“诡异”。但仔细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怪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原谅的
李自成生于今天被称为“西安”的地方,立志于“衣锦还乡”。他对崇祯皇帝也没有什么恶感,所以,他愿意当这个西北王。在那个时候,所有的叛乱者都想要成为皇帝,但是李自成却很清楚,做了皇帝固然可以拥有无上的权力,而且可以保证自己的子孙不会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但那样一来,他就会被所有人盯上,很难脱身。
崇祯皇帝的“诡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自己的信心,也是一种对旁人的怀疑。崇祯帝自幼便习惯了皇宫里的勾心斗角,所以,他从来不相信谁。崇祯帝也很有信心,觉得自己这个“天之骄子”,一定可以扭转眼前的局面。对于李自成提出的停战建议,他不屑一顾。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和眼界的限制,才让他无处可去。所以崇祯帝才会在李自成入侵紫禁城的时候,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紫禁城外的一座煤山上。尽管崇祯在煤山上吊死,为了朱元璋的大业,宁死不屈,但不可否认,崇祯是一个很有骨气的君王。
终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按照历史的说法,崇祯帝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虽然只有20岁,但他的头发却已有不少花白。崇祯因为国势衰败,特地下了一道自我批评的上书,将国势衰败归咎于自己。而他临终前所留的那本手札,更是触目惊心。崇祯帝写了一封信:“无颜在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脱冠蒙面,让匪徒将我的尸体切成两半,不要伤害任何一个平民。”可见他临终前仍是为天下苍生着想。可惜他生来就是个倒霉蛋,根本没有能力治理这个混乱的国度,如果是在一个太平盛世,他一定会成为这个国度的领袖。而推翻大明的李自成,在见到崇祯帝的遗体之后,他非但没有侮辱,反而将其放入了棺中,以皇礼入土为安。李自成也下达了命令,不得惊动北京的居民,这才让京城恢复了平静。不过,他的结局也不是很好。李自成于西元1644年4月29日于北京登基,并娶了他的夫人高氏为他的王后。多尔衮于7月对李自成展开了进攻,李自成大败。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的主力早就被打散了,战败是必然的。最后,李自成在撤退的过程中,被人暗算丧命。
以李自成的下场来说,当初的担心也是有原因的。人们为他的出生而悲哀,但这并不能抹杀他的历史功绩。爱新觉罗·福临于一六四四年10月30日登基,以多尔衮辅政,年号“顺治”。
在这种勾心斗角的环境里成长,让崇祯帝很难相信任何人。不管是对普通人,还是对君王,历史都是他们的明镜。我们可以透过历史来观察自己与别人,也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问题。唯有如此,我们可以避免所面临的危险,取得难得的胜利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厉害厉害👍🏻
[赞]
[点赞]
就是税务的原因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