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虽然已经大结局了,留给我们的感动,与思考还在延续……
这一次于和伟凭《我是刑警》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于和伟在剧里的演技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年轻刑警的热血冲动,老刑警的成熟稳重。都恰如其分。
秦川的故事是无数刑警的真实写照,他们肩负的不仅是职责,更是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我是刑警》并非简单的爽剧,它通过秦川等人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一个信息:正是因为这些一心追求正义的刑警,公平正义的光芒才能穿透黑暗,照亮每一个角落。
直到这部剧火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于和伟老师的真实生活也是那么的励志!
他的人生也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1971年,于和伟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普通的家庭,这个家庭并不富裕,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他是家中的第九个孩子,母亲在45岁高龄时生下了他,家中的哥哥姐姐们早已成家立业。
在于和伟三岁那年,家中遭遇了巨大的打击——他的父亲去世了。
这个家庭的支柱突然倒塌,让本就拮据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在于和伟的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饥饿。母亲年纪大了,奶水不足,家里又买不起奶粉,他常常饿得只能喝稀饭。
那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
幸运的是,他的大姐在生下女儿后,看到弟弟饿得可怜,便决定将自己的奶水分给他。
于是,于和伟和外甥女一起,靠着大姐的奶水慢慢长大。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与大姐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于和伟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爱学习的孩子,成绩平平,对学习也没有太多的热情。
他的母亲对他的期望也不高,只希望他能识几个字,不至于成为文盲。
因此,于和伟的小学生活更多的是在帮助母亲卖烤红薯中度过的。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跑到街边的烤红薯摊,帮忙吆喝、称重、收钱。
他的小手经常被炭火熏得黑乎乎的,脸上也常常沾满了炭灰。
尽管生活艰难,但于和伟对文艺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的老师建议他去考师范学校,因为那里分数线不高,毕业后还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于和伟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报考了抚顺市幼儿师范学院的音乐班。
然而,当他真正踏入师范学院的大门,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老师。他的内心渴望着更大的舞台,渴望着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
毕业后,于和伟放弃了成为教师的机会,转而加入了抚顺市话剧团。
在这里,他的热情和天赋得到了展现,他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的梦想也在这里开始膨胀,他渴望能够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他的表演。
1992年,于和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报考上海戏剧学院。
他希望能够在专业表演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在上海戏剧学院,于和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他每天早起练声、背台词,课堂上全神贯注,课后还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探讨表演技巧。
他的生活变得异常充实,他开始真正地投入到表演艺术中。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于和伟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
他发过传单,做过家教,甚至在餐厅打工。他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他从未放弃过。
他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996年,于和伟毕业了,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
起初,他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偶尔有表演机会,也大多是出演一些龙套角色。
尽管生活艰难,但他的爱情却在这时悄然降临。他结识了宋林静,一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女演员。
两人在相处中发现了彼此的闪光点,感情逐渐升温,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宋林静深知于和伟的不易,总是默默地支持他。每当于和伟因为事业上的不顺而感到沮丧时,宋林静都会耐心地鼓励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1999年,于和伟参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曹操》,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之后,他在《历史的天空》中的精彩表现,让他开始受到关注。2008年,他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
2010年,他在《三国》中饰演刘备,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年又凭借《幸福在路上》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于和伟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他在多部影视作品中都有出色的表现,演技越来越受到认可。
2021年,他获得了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成名后,于和伟没有忘记家人的支持和付出。他总是第一时间把钱寄回家,改善家人的生活。
有了经济实力后,他给八个哥哥姐姐都买了房子。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很朴实,从不主动向他索取,总是默默地攒钱,以防他需要。
于和伟的五姐开了一家小卖部,三哥开了一家包子铺,他们依然勤劳地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
于和伟回家时,总会放下明星的架子,帮忙打理生意,一家人其乐融融。
遗憾的是,把他养大的大姐已经去世,这让于和伟非常难过。
他把对大姐的思念转化为对大姐夫和外甥女的关心和帮助。
于和伟知道,只有继续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才能让大姐安心。
他带着家人的爱,继续在演艺道路上坚定地前行,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回报家人的支持。
原来每一个成功的人生都是经历了多重磨难!才守得云开见月明!
所以,榜样是有带头作用的!希望那些还在逆境中的小伙伴!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