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2年,马皇后身患重病。朱元璋很着急,要求全国挑选名医来京诊治,可名医把药煎好,送到马皇后床前,马皇后却闭口不吃。朱元璋问:“你这是为什么?”
一、
朱元璋,于132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双亡,当过和尚,做过乞丐,生活极为清贫。
马氏出生于1332年,父母也是早亡,她的父亲跟郭子兴关系很好,去世前,把女儿托付给了郭子兴。
郭子兴是个地方土豪,既有钱,又有兵。
郭子兴受马氏父亲的托付,收马氏为义女,像亲生女儿一样爱护、抚养她。
后来,农民起义爆发,朱元璋在儿伴的推荐下,离开皇觉寺,投奔郭子兴。
在郭子兴麾下,朱元璋一开始只是一名普通的兵卒,但很快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在一次激战中,朱元璋临危不乱,运筹帷幄,指挥大军冲杀击溃了对手,立下赫赫战功。
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才能和表现非常称赏,提拔他为军队统帅,又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二、
马氏自从嫁给朱元璋后,时时关心爱护着朱元璋,同他成为一对恩爱患难的夫妻。
有一次,郭子兴让朱元璋带人出去搞点粮食回来,结果朱元璋带着人马出去几天也没搞到,并且还牺牲了几个兵卒。
郭子兴非常生气,感到这个女婿给他丢了面子。
可正在这时,郭子兴的几个儿子又在父亲面前煽风点火,说朱元璋的坏话。
马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想,如果再不出面说和,自己的丈夫就会很危险了。
但她看到郭子兴正在气头上,怕事情适得其反,又不敢直接去找郭子兴。
于是,马氏找到了能压住郭子兴的人,那就是自己的义母,请她去找郭子兴。
马氏平时就和义母关系很好,义母听了,二话不说,就找了郭子兴,一通枕边风,总算化解了郭子兴的怒火。
还有一次,朱元璋惹恼了郭子兴,被关了小黑屋,没有饭吃。马氏就把刚刚烙好的炊饼揣在怀里,去看望被关禁闭的朱元璋。
为了防止被人看见,她把炊饼放进内衣里,紧紧贴着皮肤。
可是,炊饼刚出锅,还很烫,马氏的皮肉都被烫出了水泡。
后来,朱元璋重获自由,但还是经常被穿小鞋,日子过得也挺紧巴。
马氏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省出一些干粮和肉干让朱元璋吃饱。
几年后,朱元璋离开郭子兴单干,开始自主创业打天下。
在随后打天下的日子里,夫妻二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马氏也继续发挥着贤内助的作用。
朱元璋率领人马在前方渡江作战、攻打南京,马皇后就在后方,把家眷们组织起来,做军鞋,缝盔甲,让将士们都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温暖,更加鼓舞了将士们士气。
三、
1368年,朱元璋攻克南京,并称帝,国号大明,立马氏为皇后。
成为皇后的马氏,心怀慈悲,母仪天下。
朱元璋性情暴躁,心狠手辣,经常无辜杀人。而马皇后胸怀大明,不冤枉任何一个大明功臣。
朱元璋的外甥,名将李文忠,在明朝建立之前,他镇守浙江严州,有人举报他有违法行为。
朱元璋听说后,准备对李文忠进行严厉惩罚。
可马皇后及时劝说朱元璋,让他先调查清楚再做处理。
于是,朱元璋就派人对李文忠的案子进行了彻底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对李文忠的举报全是莫须有的罪名,纯是诬告,李文忠也就安然无恙了。
明朝建立后,宋濂被卷入胡惟庸案。
宋濂是皇子们的老师,属老资格的官僚,著名的文学家,因被牵扯进胡惟庸案,朱元璋要处宋濂为死刑。
马皇后得知此事后就向朱元璋求情,可是朱元璋不听。
几天后,朱元璋和马皇后吃饭时,发现马皇后不动筷子,问她为什么,马皇后回答说,因为宋濂被判死刑,心里难过,吃不下去。
朱元璋见状,放下筷子就走了。
第二天,朱元璋下旨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为流放四川。
四、
洪武十五年,也就是1382年,马皇后生了一场重病,朝廷内人员都很着急。
最着急的莫过于皇帝朱元璋,他下令全国各地选派名医,火速到京城为马皇后看病。
选了几个名医进入宫内,和朝廷太医一起研究出一个药方,煎好了药汤,送到马皇后床前,可马皇后说什么也不喝。
朱元璋到床前劝她,她既不吃药也不说话。
朱元璋问她:“你这是为什么?”然后苦苦哀求她喝下药汤。
马皇后对他说:“我的生死上天早已注定,就算是最好的医生,又怎么能和注定的命运对抗呢?倘若我喝了药,病情没有好转,陛下必然会拿医生兴师问罪。”
原来,马皇后是为了不连累无辜,才不吃药。
事已至此,朱元璋无可奈何。
弥留之际,朱元璋守在马皇后床头,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
马皇后只留下了一句:“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马皇后心中依然挂念着百姓。
这年8月,马皇后在南京去世,享年51岁。朱元璋放声痛哭。
16年后,朱元璋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这漫长的16年里,朱元璋再也没有册立新皇后。
马皇后的善良和正义,让她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名声最好、最受后人尊敬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