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2025年2月7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湖北武汉病逝,享年99岁。
作为最早参与核潜艇研制的29人之一,他隐姓埋名30年,研发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了“国之重器”能顺利问世,黄旭华隐瞒家人多年,甚至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现如今,这位核潜艇奠基人驾鹤西去,中国科研界的天空又失去了一颗明星……
少时坎坷求学路 为救国弃医从船
黄旭华,原名黄绍强,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今海丰县)。他在家中排行老三,父母原本有意让他继承家业,结果黄旭华刚过完年就不知去向了。
14岁的黄旭华离开了家乡,他连续走了4天的陡峭山路,终于来到聿怀中学。由于日本入侵,黄旭华原来的初中和附近学校都被迫关门,想读书只能到更远的地方碰运气。
可好景不长,随着战事越来越紧张,日本的轰炸机很快又杀了过来。为了避免被殃及,黄旭华又告别了这间由竹竿和草席搭建的学校,之后在梅县、韶关、坪石不断辗转。
直到1941年,黄旭华得以在桂林中学扎根,教他英语的是宋庆龄原来的秘书柳无垢。3年后豫湘桂会战爆发,由于中国守军不断失利,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将战火再次烧到了桂林。
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目睹国家沦落至此,黄旭华毅然选择“弃医从船”。这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下定决心要学习航空学造船,于是他在1945年顺利考入了交通大学造船系。
在当时,交通大学的造船系精英荟萃,辛一欣、王公衡等归国船舶学家都在此执教。在全国第一个造船系里,黄旭华不仅得到了名师的指点,还加入“山茶社”秘密成为了共产党员。
今天的世人提起黄旭华,多半只会想到他是大院士,却不知他的青年时代之精彩。掩护同学历良辅逃跑、躲避宪兵抓捕、去南京参加“护校”运动……那时的黄旭华,也是个热血男儿。
黄旭华不是古板的“书呆子”,他有过硬的学识和进步的思想,还会吹口琴、指挥音乐、演话剧等多种才艺。此时没人会料到,1958年的一道密召,会让这位才子“人间蒸发”30年。
隐姓埋名30年 鞠躬尽瘁只为国
1954年,黄旭华被调至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参与苏联援华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4年后由于综合素质过硬,黄旭华被中央秘密召进北京,负责主持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由于事关国家机密,黄旭华与其他科研人员要严格保密,直到成果问世前必须隐姓埋名。为了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黄旭华毫不含糊,果断揽下重任。
这一年,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而彼时的黄旭华刚满34岁。这个科研团队一共29人,没有人亲眼见过核潜艇的真容,面对的无疑是块“硬骨头”。但纵使再难,黄旭华也没退缩。
核潜艇的建造流程庞大而复杂,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辅助,黄旭华等人的工具只有一把算盘。他们采用“边设计、边研究、边生产”的方式,愣是靠打算盘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下水成功,核潜艇进入首航试航阶段。1974年,在经历26次出海、200多项试验后,该艇被正式编入中国海军,即“长征一号”。
这项突破性的历史性进展,离不开黄旭华和团队的潜心钻研,是他们的热血和智慧让中国打破了核潜艇的空白。而作为开拓者之一,黄旭华不仅善于思考,更是不畏艰险的勇士。
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地点位于南海。参试人员都背负着巨大压力,虽然已做了三个月的建造复查,但还是担心出问题。关键时刻,64岁的黄旭华站了出来。
作为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决定亲自下水,这个决定吓坏了单位领导。然而不管旁人如何劝阻,黄旭华都坚持要参加,而他也因此创造了我国人民海军核潜艇史的首个深潜记录。
我国的核潜艇发展突破了瓶颈期,但黄旭华也失去了很多,“断联”30年让他几乎与世隔绝。父亲抱憾去世,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他身份,母亲直到93岁才和儿子再次团聚……
“我既然从事了这样一份工作,就只能淡化跟家人的联系。他们总会问我在做什么,我怎么回答呢?对国家尽忠,是我对父母最大的孝。”
黄旭华的母亲长居老家,1987年,她在《文汇月刊》刊登的一篇报告文学里知道了儿子的下落。虽然文章用的是“黄总设计师”,但老人依旧叫来家人,叮嘱他们多要体谅黄旭华。
当然,同样辛苦的还有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每提到她就满心愧疚。虽然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可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夫妻俩那些年也很少见面。可以说,这个家都靠李世英在维系。
因为聚少离多,李世英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选择了后者,她总调侃黄旭华是个“客家人”。退休后的黄旭华很少去理发店,全靠李世英打理,黄旭华出门参加活动也是她帮忙整理着装。
作为核潜艇事业的元老,黄旭华的人生可谓一路光辉——1978年,他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之后两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他又被评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但就像广大科研工作者一样,各种荣誉没有改变黄旭华的初心,他将2000万奖金先后捐给了科研、教育等领域。后来,他还捐资1100万,以个人名义成立了科技创新奖励基金。
2018年8月,黄旭华离休退离一线,但他依旧密切关心着国家科技和核潜艇事业。哪怕年过九旬,这位老院士还是闲不下来,力所能及的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核潜艇专业人才。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2014年,词作家闫肃为黄旭华题词,生动形象的概括了他的一生。2025年2月6日20点30分,这位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鞠躬尽瘁的老人,将他的传奇人生永远定格在了99岁……
参考资料
【6】界面新闻《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去世》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32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