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标志性战列舰240毫米双联主炮航速超过20节的卡尔大公级

暮鼓晨钟见 2024-08-15 17:51:0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些年,奥匈帝国企图称雄世界的野心开始在军事领域中展现出来,直接表现则是通过扩充军备来提升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其武备的重点不单单放置在陆军上,海军方面投入也是其重中之重,这一方面的直接体现就是在1902年的时候,奥匈帝国开启了其第一级万吨主力舰的建造工程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这一举措相较于当时英、德、法、美等在海洋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发展迅猛的主流强国,晚了整整十年之久,由于起点过于迟缓所以该型战舰无论是武备还是动力上都不能和美英当时的主力战列舰相提并论。

当时间的脚步行进到1906 年 6 月中旬的时候,突破重重困难与阻力,奥匈帝国的第一艘万吨主力舰卡尔大公(Erzherzog Karl)号终于完工并投入海军舰队服役。整体上说起来,这艘排水量达到了10472吨的战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海军舰艇中,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可观的巨舰了。要知道在当时处处受限的环境下,奥匈帝国能够制造出来拥有如此庞大排水量的战舰绝对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卡尔大公级战列舰一共有3艘,皆是在里雅斯特海军船厂的船坞里建造而成,作为首舰的卡尔大公号于1903年10月10日下水,1906年6月17日完工并且投入海军进行服役,该级别的2号舰弗雷德里希大公号于1902年7月24日开工,1904年4月30日下水,1907年1月31日竣工服役。3号舰马西米连诺一世号于1904年3月9日动工,1905年5月21日下水,1907年12月21日完工服役。

卡尔大公级战列舰舰长为126.2 米,舰宽 21.8 米,吃水深度7.5 米。动力装置为两台四汽缸立式三胀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2座亚罗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载煤1565吨,输出额定功率13530马力,最大18000马力,航速20.5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在战舰的人员编制方面,卡尔大公级拥有 700 名训练有素的船员,上至舰长下到锅炉工,各岗位各司其职,紧密协作,使得这艘战舰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这艘战列舰采用了克虏伯装甲,水线带最厚处达到了 210 毫米,装甲带从水线带的中央向两端延伸,厚度逐渐减少到 50 毫米,但仍然能够为舰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甲板装甲的厚度为55 毫米厚的,可以有效地抵御了来自上方的攻击威胁。主炮塔厚达 240 毫米,可以为火炮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防护。副炮塔也有着 150 毫米的厚实装甲,保障了副炮的战斗能力。而 220 毫米厚的指挥塔,则为指挥人员提供了安全的决策空间。

奥匈帝国这一级别的武器基本上是由斯柯达公司制造,该型战舰的舰前后中心线各有一座240毫米40倍径双联装主炮,射速每分钟2.5发,配备的炮弹重量229公斤,每门炮需20人操作,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2公里;副炮为12门190毫米42倍径速射炮,其中8门分布于两舷,其余4门布置在上甲板两侧,这种炮配备的炮弹重97公斤,射速每分钟3发,最大射程20公里。近战炮包括12门70毫米速射炮,射程6500米,6门47毫米机关炮,射程3000米,另外还有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910年为了防飞艇,加装4门37毫米维克斯机关炮;1916年又加装2门70毫米高射炮,这种火力虽然比不上美英的主力舰,但是总体来说也算是较为可观的了。

3 阅读:666

暮鼓晨钟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