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TikTok与美国政府的5年拉锯战:从算法推荐到地缘政治,一个中国应用的全球化之路。

星辰智 2025-04-05 15:35:15

2025年1月1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四,许多美国人却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夜。

他们发现自己无法登录TikTok,这款曾经占据他们大部分休闲时间的短视频应用,突然之间消失了。

恐慌的用户甚至拨打911报警求助,警方不得不发布声明,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五年前,一起探寻TikTok的崛起之路,以及它与美国政府之间漫长的博弈。

2015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带领团队前往硅谷等地调研。

他敏锐地发现海外市场存在巨大潜力,并得出结论:当时市面上的产品与字节跳动相比仍有差距。

回国后,他立刻强调了进军海外市场的紧迫性。

同年7月,字节跳动正式组建全球化团队,开启了征战海外的旅程。

2016年9月,抖音在国内上线,凭借算法推荐和音乐创意内容迅速走红。

2017年9月,字节跳动推出国际版TikTok,希望复制抖音的成功。

此后,TikTok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用户突破10亿,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交帝国。

TikTok的成功并非偶然。

它采取了本土化运营策略,在全球多个地区设立团队,赋予其高度自主权,灵活应对当地需求。

例如,在美国,TikTok主打青少年潮流文化,通过收购Musical.ly和举办校园活动,迅速渗透年轻群体。

在印度,TikTok与当地电信公司合作推出免流量套餐,并深耕方言内容,迅速打开了市场。

除了本土化运营,TikTok还采用了“大力出奇迹”的推广策略,在Facebook、Google等平台大量投放广告,并邀请明星代言。

同时,TikTok致力于构建丰富的创作者生态,通过AI滤镜、CapCut等工具降低创作门槛,并提供正版音乐曲库和商业变现渠道,吸引了无数用户参与创作。

TikTok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惕。

2019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一事展开调查。

2020年,特朗普政府更是发布行政令,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或面临全面封禁。

美国政府为何如此执着于封禁TikTok?

从传播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每一次传播技术的突破都伴随着权力格局的变迁。

TikTok的算法推荐机制使其拥有强大的用户聚合能力,这在白宫看来是不可控的。

更重要的是,TikTok的中国背景加剧了美国的安全担忧,正如基辛格所言:“加深敌对的并不是任何一方做了什么,而是可能会做什么。”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TikTok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加速本土化,更换CEO,任命熟悉西方商业规则的周受资。

制定“大而不倒”的战略目标,积极拓展电商业务,并通过“德州计划”将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甲骨文的服务器上,以回应数据安全方面的质疑。

此外,TikTok还加大了对美国政府的游说力度,希望争取生存空间。

尽管TikTok做出了诸多努力,但美国政府的围猎行动并未停止。

从国会听证会到立法,再到行政令,TikTok在美国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2025年1月,TikTok在美国被短暂封禁,随后特朗普又意外延缓了禁令,并表示将与字节跳动达成出售协议。

TikTok在美国的遭遇并非个例。

近年来,多个国家对TikTok采取了限制措施,这反映了全球化退潮和各国对数字主权的焦虑。

TikTok事件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敲响了警钟,地缘政治风险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修课。

在政治的阴霾下,我们也看到了普通人的努力。

TikTok用户在小红书等平台上的互动,展现了跨越文化和政治的交流与理解。

这或许是TikTok事件带给世界最珍贵的遗产:即使在分裂的世界中,人们依然渴望连接彼此。

TikTok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它能否在美国市场生存下去?

它又将如何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风险?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0 阅读:10

星辰智

简介:星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