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岛内最热的话题,不是两岸情势紧张,反而是“李嘉诚”卖港口。为何会热呢,原因在于岛名嘴们开始分裂了,尤其郭正亮、蔡正元被放到了风口浪尖。而随着财经专家雷倩出马,就很多人找到了理论根据,纷纷开始质疑两位的权威。
“名嘴”一词,以两岸议题尤甚,尤其随着两岸情势不断被关注,再加上岛内娱乐产业的没落,取而代之的是诞生了一大批政论节目,也由此带出一批名嘴。而这些名嘴又分成很多派系,有人以统派自居,也有人强调中立客观,还有人被誉为行业精英,他们对岛内政局的分析也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

由于他们对岛内政治生态比较了解,有些人还曾是从业几十年的资深政客,也由此他们的观点受到大陆网友极大的追捧。当然喜欢这些名嘴的理由也不尽相同,有人就是为了立场相近而选择无条件支持,尤其在某些名嘴嘴中说出,认可自己是“中国人”,拥护统一,以及怒骂绿营后,更是收获了无数支持;也有人以中立客观,分析问题精准著称,网友们也更喜欢这类名嘴,认为他们总能传递最真实准确的信息,也能对局势做到精准判断。然而两岸局势实在太过复杂,远非某个人能驾驭和预判,以至于一旦遇到核心议题,“破防”、“人设崩塌”等开始不胫而走。
网民们也不禁疑惑,怎么这些岛内名嘴,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实在让人琢磨不透。这就牵扯到一个议题,“名嘴”毕竟是靠嘴吃饭,同时也会牵扯到很多个人好恶以及认知水平,由此他们的见解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既然是个人观点,就肯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由此他这句话你深表认同,但下句话很可能就颇不以为然。

尤其对岛内而言更是如此,不得不说他们的生活环境具有极大局限性,考虑问题很狭隘,即便是在岛内从事几十年政治生涯的资深政客,也无非就是选举那点事儿,说白了他们的思维被限制住了,这是客观环境使然很难突破。
由此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统一”绝不能寄望岛内的政党,就别提那些名嘴了。尤其到了选举,这些人的真面目就暴露无遗,很多时候就是基于个人恩怨以及自身利益出发,哪怕柯文哲承认自己是深绿,但依然不妨碍以往支持统一的名嘴去支持他。
就比如2024岛内选举,有人巴不得蓝营彻底跪扶柯文哲,为了下架绿营,哪怕把蓝营卖了,成就一个投机的柯文哲也值得。哪怕明知道他用假民调,压根就基础薄弱,说白了就是道德绑架,就是为了一己之私。

试想一下如果2024岛内选举蓝白合作了,选赢了,当下的结局会是如何,两岸关系一定会变好吗?民众党自身问题一定会被极大掩盖,但派系斗争会越发激烈,蓝白之间也注定无法太平,而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绿营,真以为当选了问题就都没了,绿营最擅长什么?他们最擅长在野。
再说回现在,岛内现在之所以乱象丛生,就在于网红、名嘴涉入政治太深。这点绿营就不必说了,仗着拥有点粉丝的网红,竞然能对绿营的政策指手画脚,当局大人物还要陪笑脸,他们深知这些人的影响力,需要对方的流量来给自己搞选票。
而非绿名嘴们自知在岛内没市场,就转攻大陆,把个人观点强加给粉丝。有些人甚至把大陆不认可自己主张的声音,全部归结为被绿营当局收买,都是“1450”。也有些人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什么都对,似乎对局势全面把握,然而事后却屡屡被打脸。

对于岛内选举局势的分析就不说了,就是针对这次绿营发动的罢免,有多少人一开始把柯建铭当二百五,认为1个也罢不成。但眼见蓝营几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些人又没好办法了,只好一窝蜂的开始骂蓝营如何不作为。
所以对这些名嘴,还是抱着听听就好的心态,他们压根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很容易被他们带偏。其实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这些名嘴们在参加节目时,经常是一个笔记本电脑要么就是手机随时进行查阅。说白了他们就是把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利用自己的认知来进行解读,但一遇到极为专业的领域就露馅了。说白了他们毕竟还要考虑节目效果,还要考虑人设、流量等诸多因素,也由此让他们压根就没大家想象得那么纯粹。
如果前瞻一点,两岸一旦统一,在没了“台独”的主要矛盾之后,这些人的心态也注定会发生变化。“李嘉诚”事件的背后暴露出,未来一旦台湾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名嘴到底该站什么立场。由此不难看出,统一并非遥不可及,然而真正实现人心的统一,我们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台湾在不切实际道路疯狂奔跑,自己最终暴亡,回头是岸寻找自己的根源,世上没有一个卖国贼是有好下场的。
1、说别人华而不实的作者,拿出点实的好吗?2、说局限的作者,能否告诉读者,哪个地方的人没有局限呢?3、从哪个角度看名嘴是变来变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