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
——扎根西部的保定学院毕业生们④
2018年11月,刚到新疆的杨加劲参加学习培训。受访者供图
“杨书记,有时间了回村看看。”近日,已经调到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纪委工作的杨加劲,收到了英吉沙县艾古斯乡先米来村村民的邀请。
杨加劲是保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年毕业生,从保定到喀什,是杨加劲的青春选择。
2014年刚入学,杨加劲就被学长学姐们去西部的精神激励着,“到西部去”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扎下了根。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更让他明确了人生的航标。
在校期间,杨加劲认真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活动,历练自己的本领。
在大三那年,他和同学创办了一家素质拓展类的培训公司,利用课余时间,想方案、做策划、承办活动,杨加劲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忙碌。
2018年,新疆喀什地区来保定学院招录工作人员。他毅然放弃了已有起色的公司,选择到新疆基层岗位锤炼自己。
“我作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学校四年的熏陶感染中自然而然的选择。”在杨加劲看来,选择边疆更能读懂祖国,融入群众更能汲取力量,扎根基层更能行稳致远。
“我先后当过英吉沙县艾古斯乡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时间较长的是先米来村。”杨加劲说,这个村土质不好,粮食产量低。为了让村民们富起来,他动员大家改种高辣辣椒。
推广种植高辣辣椒,虽然是村党支部破解村里种植模式单一难题的新思路,但最初并没有多少村民“买账”,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
“一个年轻娃娃能干出点啥”“不种玉米牛羊吃啥”……刚到村里的时候,杨加劲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走村串户去推广,换来的却是一片质疑声。
与此同时,离家的孤独和对家人的牵挂也考验着他。“那时候,感觉特别无助,离开还是留下,我也有过迟疑。”杨加劲说。
眼里含着泪花,但骨子里依旧透着倔强。“来这里,难道不就是为了奋斗?”杨加劲暗自咬牙决定坚持下去。
于是,只要一有空,他就跟村民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宣讲种植高辣辣椒的好处。
一次次请教技术人员、一趟趟咨询种植农户,杨加劲也成了高辣辣椒种植管理的行家。
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共种植辣椒1400亩。
佧米力·凯斯木是最早一批改种的农户之一,去年家里靠辣椒种植,增收了1万多元。
为了让村民增收,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还带领群众更新改造老果园800亩,补植补造杏树4万余棵。
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杨加劲渐渐成了村民口中的“杨书记”,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今年7月,由于工作调动,他去县里工作,但是先米来村村里的大事小情他还记挂着。
去县里上任的时候,正值村里的色买提杏收获的季节,他惦记着杏的销售问题,主动联系商家和保定学院工会,帮助村里销售了一千多公斤。
工作源于热爱,更源于一份责任。虽然工作调动了,但杨加劲把自己当成了先米来村的一分子。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不管在哪里工作,我的服务对象依然是人民群众,我将继续在基层课堂里锻造和提升自己。”杨加劲表示。
生命能够影响生命,青春可以缔造青春。在保定学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像杨加劲一样,选择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拼搏奋斗。
“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杨加劲说,在边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他们既有青春奉献的使命感,也有乐业安居的幸福感。(河北日报记者 陈华)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