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京津冀 携手惠民生
——京津冀协同立法推进社保卡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刘静 董良 梅晓
一张社保卡,能帮助居民完成哪些事项?可以就医购药、交通出行,还能用于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人社服务……在京津冀,这份民生清单还在不断扩容。
2024年9月,京津冀人大常委会相继出台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京津冀三地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区域协作,拓展应用场景,优化服务保障,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一卡多用、一卡通用”,有利于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携手、同心同向,寻求最大公约数
一卡通涉及面广,覆盖人群多,用卡需求大,关系三地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打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的堵点,2024年初,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率先提出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立法项目选题,并经三地人大常委会共同研究确定,纳入三地协同立法规划和2024年立法计划。
随后,三地共同组建立法专班,采用线上线下沟通、集中研讨攻关等方式,先后三次召开协同立法工作会议,共同修改法规体例、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同时通过互联网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采取联合调研、集中调研、专题调研等方式,实地察看数十个具体一卡通场景点位,推动立法走深走实。
三地立法专班经过十几轮共同修改,形成同一草案文本。经过沟通协调,三地均由主任会议向常委会提请法规案,并同步在2024年9月份常委会一次审议表决通过,实现了三地同一文本、同步审议、同步表决、同步实施。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马桂旺介绍:“规定实现了三地法规文本和立法程序的高度协同,是京津冀协同立法向社会民生领域拓展的重要立法项目,也是用法治手段保障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又一重要举措。”
健全机制、加强保障,解锁更多应用场景
刷一下社保卡,即可进入河北博物院内参观游览。2月2日上午,来石家庄探亲的北京市民吴岳泽,刷北京社保卡成功进入河北博物院内游玩。
点击“借书”按钮,贴近社保卡,将图书放在感应区上,显示屏上立即显示出借书成功的信息。2月5日上午,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一楼的自助借还机上,来自石家庄的刘笑漩刷河北的三代社保卡,成功借到了图书。
一张小小的社保卡,从“通用”到“好用”,离不开法治的推动和保障。规定共二十六条,对京津冀一卡通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应用项目清单和应用场景、协同工作机制和政府职责分工、服务保障措施等作出规范,将进一步推进民生服务便利共享。
为推动社保卡跨地区、跨部门,真正实现一卡通用,规定明确了京津冀一卡通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强调在京津冀区域内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实现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遵循统一组织、协作共享、便民利民、安全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便民化水平,推进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为进一步拓宽应用项目清单和应用场景,三地同时规定,共同编制一卡通应用项目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针对群众使用社会保障卡的高频场景,重点明确京津冀一卡通在人社服务事项、医疗机构、交通线路、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注重发挥社会保障卡的身份凭证功能和金融功能等,为群众便利使用社会保障卡提供支撑。为鼓励更多应用创新,明确依托京津冀一卡通推动实现更多公共服务事项集成办理和社会领域场景集成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还结合自身实际,增加了个性化内容,鼓励通过社保卡发放工资、助学金和奖学金、查询和提取住房公积金等;鼓励雄安新区以及各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探索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对其他地区实现同城服务和待遇。
打通难点、服务升级,营造更优用卡生态
截至2025年1月底,京津冀社保卡持卡人数1.17亿人,基本实现“人手一卡”;河北省社保卡持卡人数7613万人,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达90.6%、居全国第3位。一张社保卡,可以“通”所在省份、“通”区域、“通”百事,这是许多持卡者的期待,也是立法的重要目标。
为破解各部门各行业多种卡码且不兼容的现实问题,规定明确了京津冀一卡通服务保障措施,强调按照集约发卡要求,推动多卡集成、多码融合、一码通用;用卡场景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营维护和提升改造等工作;明确推动电子社会保障卡集成应用和三地社会保障卡服务平台对接,共同制定业务和技术标准,构建京津冀一卡通安全防护体系。为便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成员使用社会保障卡,明确一卡通应用场所应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便利服务。
大力推进社保卡一卡通服务,不能只凭借人社部门“一己之力”,还需要多部门联合发力。为此,规定明确了京津冀一卡通协同工作机制和政府职责分工,要求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制定京津冀一卡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共同研究相关重大事项和配套措施,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明确三省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京津冀一卡通工作的领导,将一卡通纳入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一卡通相关工作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京津冀一卡通服务管理工作,发展改革、教育、民政、交通、文旅、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一卡通行、一卡通用、一卡通医、一卡通览、一卡通游、一卡通读……如今,越来越多的京津冀居民已经享受到一卡通带来的便捷服务。在立法推动下,截至2024年底,京津冀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人社领域、就医购药等场景实现了25项服务事项、6.4万多家医疗机构、3900多条交通线路、23家博物馆、171家图书馆、35家旅游景区及“乐游京津冀一码通”、文旅年卡覆盖的景区等“一卡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