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湾中时新闻网3月5日的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的国防部副部长候选人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在3月4日表示,台湾当局应当大幅度提高防务支出占比,并且应当提升到GDP的至少10%。
科尔比认为,台湾当局当前的防务支出,远远低于GDP的3%,这个数字仍然太少了,无法“真正的致力于防务”。事实上其对台湾问题的判断非常的明确,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正确”的。

就内心角度来说,科尔比应该是不认为台湾当局能够“保护自己”,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即便防务支出能够达到GDP的10%,也同样是这样。那么为什么科尔比还要呼吁台湾当局提高防务支出呢?
原因很简单,为了挣钱嘛,不寒碜。台湾当局除了部分基础装备是自产之外,大多数的高端军事装备都依赖于从美国进口。这也意味着,如果台湾当局提升了防务支出,那么这笔钱绝大多数也都会被美国挣过去,所以科尔比当然要呼吁台湾当局提升防务支出。

但是在面对自己人的时候,科尔比其实演都不演,直接就亮明了自己的主张。在此前的参议院听证会上,科尔比就直言,台湾并非是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承诺保护台湾不仅成本大于收益,还会激化和中国大陆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多方面的风险。
可以说科尔比或者说是本届美国政府,和上届拜登政府的台海立场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虽然科尔比只是五角大楼的三号人物,但是却被认为是特朗普团队中的智囊之一,特朗普在去年12月将其称之为“国防政策的高度受尊敬的倡导者”。

科尔比在参加听证会的前几天,还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台湾执念:美国战略不应取决于一场无法获胜的战争”,这一点和拜登政府的主张同样截然相反。其在文章中声称,美国如今对台湾似乎存在一种“执念”。
并且将台湾视为亚洲权力平衡的焦点问题,但是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亚洲的权力平衡并不取决于台湾,而是取决于日本,所以美国对台湾有些过于重视了。且美国如果在台湾和大陆爆发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对美国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同时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美国应该做的,是“从远处”协助台湾应对潜在的两岸冲突,并且确保美国在亚洲的地位,无论冲突结果如何,都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完整。也就是说,科尔比的主张其实还是老生常谈的保持现状,尽可能的不要让台湾当局真的和大陆爆发战争,拖字诀。
科尔比的主张似乎也很符合特朗普未来的施政方向,目前很多人认为,特朗普的防御边界很有可能根本就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韩国。至于他如何看待对日本和菲律宾的承诺,其实目前也很难说。

特朗普团队所面临的有两个抉择,其一是是否优先对付中国,或者全面的退守美洲,在中东地区和欧洲,美国所呈现出的都是一种“退守”的姿态,但是在东亚和东南亚,美国却又显得非常的咄咄逼人。
目前特朗普的团队在这个问题上,其实也非常的分裂,以华尔兹和卢比奥为首的反华派都认为应当扩大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但是和特朗普关系最亲密的MAGA顾问却更多的倾向于退守和“美洲优先”,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打算和中国继续博弈。

而是说他们能够接受以贸易战的方式继续和中国对垒,但是却不愿意真的在军事上和中国爆发冲突。其实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和中国之间都是“嘴炮居多”,真的像是将里根号航母开入南海,或者派出舰队穿越台湾海峡的这种行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2020年6月,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曾经出版了一本《白宫回忆录》,其中披露特朗普“格外的不喜欢台湾”,甚至用“笔尖”和“办公桌”还形容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当时消息被曝出时就有台湾网友哀叹,原来台湾都不算是“棋子”,而仅仅只是“笔尖”。

如今在美国,类似于科尔比这样的观点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很多美国军事界人士都认为,无论台湾是否被大陆所收回,美国都是“日子照过”,台湾的战略价值,被“极大地夸大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论调,并不是因为美国不想控制台湾。
而是因为大陆的军事实力正在不断地增长,双方的实力对比正在逐渐的缩小,美国已经无法承担一场爆发于台海的战争,更无法保证能够在台海战胜大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专家其实是担心美国的鹰派政府,真的因为台海和大陆爆发了军事冲突。

所以很多人才会不断地渲染这么一种观点,那就是台湾“可有可无”,不值得和大陆爆发冲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算是为之后在做准备,之后大陆收复台湾是必然的,而美国大概率也不会介入大陆收台,那么现在给美国民众植入这么一种观点,到时候就不是美国“不敢”和大陆爆发战争,或者美国不遵守承诺,不保护台湾。
而是不值得,是为了美国民众和国家的利益所考量,是“伟大的牺牲”,当然我们大家其实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不过就是美国一种找回面子的说法罢了...
参考资料:
《五角大楼高官:台湾对美国而言非“生死攸关”,得避免激化对华矛盾》观察者网
《特朗普政权前高官:日本应该进一步扩军》 NHK
《美候任高官警告台当局》上观新闻
《特朗普军方高官:台湾“失守”,美国人日子照样过》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