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了江山后为什么朱元璋要建国号为“大明”而不是“大吴”呢?

首先要强壮 2025-01-04 15:19:18

在刘邦力克项羽,最终问鼎天下之后,他郑重地将新朝的国号定为“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三国时期,曹丕以一种近乎“接纳”的姿态,通过禅让的方式,从东汉手中接过了政权,并将国号定为“魏”。随后,司马炎又篡夺了魏的政权,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命名为“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杨坚、李渊、朱温等人,他们开创的朝代国号,竟然都与他们之前所受的爵位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刘邦曾是汉王,曹丕曾是魏王,司马炎曾是晋王,杨坚世袭了其父杨忠的随国公爵位(只是因“随”字寓意不佳,才改为了“隋”),李渊则袭封了唐国公,朱温更是被唐朝册封为梁王。

《史记》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这句话揭示了从黄帝到舜、禹,尽管他们同姓,但为了彰显各自光明的德业,都选择了不同的国号。因此,那些通过禅让方式建立的政权,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的合法性,以及与前朝之间的承继关系,都会更改国号。

不仅如此,古代的许多朝代还遵循着一个心照不宣的规矩,那就是“二王三恪”。这个规矩意味着,新朝不仅要封前朝的皇室成员为爵位,还要封前前朝的皇室成员。例如,汉献帝刘协和魏元帝曹奂,在禅位之后,分别被曹丕和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与之前的帝王相比,他们的爵位明显低了一级。如果是前前朝的皇室成员,那么爵位还会更低。

从爵位等级来看,古代的爵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帝、王、公、侯、伯、子、男。然而,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比如,许多读书人都梦寐以求的宋朝,其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建国之前并没有被封为宋国公或宋王。他之所以选择“宋”作为国号,是因为在黄袍加身之前,他曾是宋州的归德军节度使。这看似是个例外,但实际上也遵循了之前默认的以爵位建国号的规矩。

除了赵匡胤之外,朱元璋的大明王朝也是一个例外。在称帝之前,朱元璋曾是吴王。如果按照之前的模式来推测,那么大明王朝应该被称为“大吴”才对。然而,我们要知道,朱元璋的吴王爵位是韩林儿册封的。但是,建立一个新政权,需要承认前朝的合法性。那么,韩林儿的“宋”朝,真的合法吗?至少在朱元璋看来,它并不合法。在明朝编纂的《元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辛亥,颍州妖人刘福通为乱,以红巾为号,陷颍州。初,栾城人韩山童祖父,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广平永年县。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不仅不承认韩宋的正统地位,还认为他们是妖言惑众的妖人。秉持着“我骂的人绝对不是跟我一路人”的原则,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将国号定为“大吴”。那样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选择继承元朝的法统呢?他在继位诏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朱元璋认为,元朝入主中原是符合天命的,因此元朝是正统王朝。现在,元朝已经丧失了正统性,而他老朱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和祖宗的保佑,所以轮到他来当皇帝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大明”作为国号,其实并非像《倚天屠龙记》中说的那样与明教有关,也不是为了纪念韩林儿(又被称为“小明王”)。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忽必烈为什么要将国号定为“大元”。在《建国号诏》中,忽必烈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我们再来看看忽必烈提到的这个卦象:“《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从“大哉乾元”到“大明终始”,我们可以看出,“明”是承继“元”而来的。当然,这只是猜测的一部分。在电视剧《朱元璋》中,还有更多的解释。比如,“明”乃“日”与“月”二字相合,寓意承天道而定乾坤;大明之大,天下无双;大明之明,万古不灭等等。此外,从五行学说的角度来看,元属金,明属火,而火克金,所以大明取代大元是必然之说。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也未尝没有一定的道理。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