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人为本,若是新生儿出生率不断降低,失去人口红利,不光教育事业会受到重挫,社会发展也会陷入低谷。
生育政策放开以来,新生儿出生率仅在最开始出现了小幅上涨趋势,随后便不增反降。首批二孩今年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各地小一新生报名现场人满为患,有些学校学位紧张。再看学前教育机构招生情况遇冷,或许3年后开始,小学招生情况也会陷入同样困境。
一孩生育率跌至0.5,专家呼吁警惕不婚不育情况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贺丹主任发文指出,我国今年一孩出生率已经跌至0.5。也就是说平均50%育龄女性选择终身不育,这将成为拉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要知道4年前出生率还有1.5,相当于每对夫妻会生育1.5个孩子。
即使是独生子女时期,出生率也应该维持在1左右,现在生育政策放开后,不仅生育意愿没有提升反而大打折扣。随着年轻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不愿意生娃了,连结婚的意愿都在不断降低,不婚晚婚的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家长也发现了,现在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不仅在结婚生子方面表现得不积极,就连找工作也比较佛系。心情好了就找份工作上几天班,心情不好就辞职去旅游,要么在家里啃老,不找工作不谈恋爱,家长催也无济于事。
专家呼吁要警惕这种不婚不育的情况,有些学校从小学就给学生灌输0彩礼的理念,还有专家提议提高普职分流中去职校的比例,或者将缩短义务教育年限,让学生早点毕业早点工作,才能早点结婚生娃。
不出意外的是,对于专家的意见,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和育龄家长都表示嗤之以鼻。专家最好还是别提建议了,值得警惕的不是育龄人群不婚不育的情况,而是目前的环境真的适合生育吗?
俞洪敏说出大实话,情怀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目前制约生育率的关键就在于“教育”二字,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让大家习惯了优生优育的概念。只要决定生娃,就不会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只让子女吃饱穿暖就满足了。家长还要竭尽所能的让学生吃好喝好,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即使家长有心摆烂,学校老师也不允许。教育成本让家长捉襟见肘不说,家长群每天都会给家长安排各种任务,不是辅导作业就是做手工,参加各种活动,打卡、填表、录视频。还要去学校站“护学岗”,帮学生打扫卫生。有一个孩子已经自顾不暇,有两个更是分身乏术。
以前的育龄家长普遍学历水平不高,教育成本也不高,大部分都有稳定的工作,完全有时间有精力生育多个子女。现在体制内工作压力大,工资少,体制外996,一旦有生育计划还会被公司劝退,即使保住了工作岗位,休完产假也会成为职场边角料。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谁都不想因为生育而让自己多年努力付诸东流。生育成本太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在个人发展和家庭生活中二选一。教育下一代如同开盲盒,万一学霸父母生下学渣儿子,与其给他补课,不如家长把时间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回报更高。
俞敏洪作为基层出身的知名教育行业创始人,对家长和年轻大学生的想法了如指掌。他直言,劝年轻人为了祖国多生娃,是没有用的。生孩子带来的负担和焦虑,在情怀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生育和教育成本高,才是阻碍生育率的主要原因
梁建章也表示,现在国内的生育和教育成本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如果不解决大环境问题,单纯靠呼吁和放开生育政策很难带来实质性改变。
俞敏洪表示,家长花几十万、上百万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只能做月薪三四千的工作。随时可能还有失业风险,买房买车还要背着二三十年的贷款。这个时候国家会感激你为生育率做出的贡献吗?如果不能让下一代赢在起跑线上,可能就连你的子女都不会感激你。
以前家长养儿为了防老,现在把儿女培养成大学生可能也找不到工作,还要回家啃老。家长与其生娃然后一辈子养着他,还不如自己赚钱自己花。
很多学生以为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就能摆脱“廉价劳动力”的命运,结果发现自己的薪资待遇还没有农民工父母高。唯一的不同是,父母靠出卖体力生活,自己可以坐在办公室里,但是生活的压力反而更大,养活自己都费劲,根本没有勇气结婚生子。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生育意愿,就应该贯彻落实生育一体化政策,不要歧视育龄女性的就业问题,反而要给她们提供更多的保障。教育方面不要把什么事都推给家长,学校应当成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课外培训班,减少生育和教育的后顾之忧方为良策。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生育率下降至0.5一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助我上热门#
不孕不育生殖科都不报销,说那么多。多少不孕不育备一胎备了四五年五六年都没怀上,找工作别人问结婚了吗?有小孩吗?一听到已婚没孩,基本不考虑录用。说的这个人就是我,备一胎4年了,生殖科自费,找工作一回答已婚未育,明明前面面试得挺愉快的,回答完基本都是说你先回去过几天给你答复,基本就是没有了。专家专家,这是大环境很难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