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1943年初的太平洋夺岛战场上,两名美军士兵蹲在一个散兵坑,他们用一挺M1919A4机枪正和一群日军士兵互相射击着。
突然,又一波日军从右侧绕了过来。情急之下,一名美军士兵便操起放在旁边的一支M1卡宾枪,朝右侧“啪啪啪”一口气打空了15发弹匣。右侧的日军被这一通火力给暂时压制了下去,同时另一名美军士兵也已经把机枪掉转了过来,朝右侧不停地扫射。
但由于日军士兵数量太多,那名使用M1卡宾枪的美军士兵便跃出散兵坑,他准备跑到后方的大部队阵地去请求支援!只见他一边跑,一边还不停地用那支轻便的M1卡宾枪朝日军那边射击。
在这次小规模战斗中,可以说美军士兵手中的那支M1卡宾枪确实帮了大忙!毕竟,M1卡宾枪一直都是以“携带方便,火力凶猛”而著称。
M1卡宾枪的研发初衷:填补步枪和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1940年前后,美国陆军发现了一个问题:像春田和加兰德(1937年投产)这样的一线战斗步枪,虽然它们的射程较远,杀伤威力也很大!但美军士兵携带和使用过程中显得有一些笨重。
而像M1911那样的手枪虽然很轻便,但是在特定的战场环境下,它根本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自卫火力。
因此,美军希望军工部门能为二线战斗人员和伞兵研发一款:比加兰德步枪更轻,但精度和射程又要比手枪更好的枪械。说直白一点,就是弥补步枪和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
而这个研发项目最终交给了温契斯特公司,不过该公司当时正在一门心思解决M1加兰德步枪生产线的问题。
温契斯特公司由于没有过多的精力,因此美国陆军最后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把“能够连续发射”这一要求删除了。而新的自卫步枪如果真要把重量给减下来,那么它就不能再用标准的全威力步枪弹了。
1941年10月,切斯特公司经过一番摸索后,终于初步定型了一款半自动枪械:M1卡宾枪。此枪的重量不足5斤,二线战斗人员携带起来十分轻便灵活。
这款轻型步枪是发射专门研制的7.62毫米枪弹,由15发弹匣来供弹,弹容量要比加兰德的八发子弹多了近一倍。这15发弹容量的弹匣不仅可以提供持续的火力,而且换弹过程要比加兰德步枪简化多了。
另外,M1卡宾枪由于是利用子弹击发后的后座力进行退壳和自动上膛。因此,M1卡宾枪的射速更高而且后坐力更小,精度虽然不如标准步枪,却要比冲锋枪出色很多。
引来美军官兵的一片赞誉!而一直被人们所诟病的“威力”,其实有些夸张了!1942年6月,第一批M1卡宾枪交付给了美军。当时太平洋战场正打得“如火如荼”,而这款轻便型的半自动卡宾枪,当时是大量装备给了美军二线士兵和指挥官使用。
结果,使用过这款卡宾枪的美军人员对它都是赞不绝口!于是,很多美军一线作战的机枪组也开始尝试使用M1卡宾枪作为副武器,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两名美军机枪手。
而日军惯用的“万岁冲锋”,在M1卡宾枪的凶猛火力面前可谓是吃了不少苦头!M1卡宾枪的高射速,持续性火力,让日军士兵压根就没有和美军“近身肉搏”的机会。
不过有一点:M1卡宾枪却一直被人们诟病它的杀伤威力过小!特别是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场上,由于当时志愿军手中也有大量的M1卡宾枪(解放战争中缴获)。
再加上双方经常是在严寒中展开激战,因此一直在流传M1卡宾枪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子弹在冬季的杀伤威力显得更差了,甚至有时候都打不穿厚棉衣。
在低温环境下,枪械的性能受到影响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冬季厚棉衣也会变得更硬,子弹打在上面确实会降低杀伤效果。但如果说M1卡宾枪的7.62×33毫米子弹无法穿透厚棉衣,那就得分哪种情况了:
首先,M1卡宾枪使用的.30卡宾枪弹,杀伤威力仅为7.62×63毫米步枪弹的三分之一。不过,这种子弹的威力却是.45ACP手枪弹的两倍。因此在200米以内,其实它的杀伤威力是完全够用的。
而在100米范围内,M1卡宾枪的射击精度和威力其实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超过了100米,它的杀伤威力和精度确实会逐渐下降。不过对于200米以内的目标,包括厚棉衣,M1卡宾枪是完全有能力将其击穿的!
另外,其实任何一名老兵是不会用这种“自卫型”卡宾枪,去进行远距离射击的。毕竟,它的定位本来就是“二线官兵自卫武器”,而不是进攻型战斗步枪。因此,如果硬要将它拿来和一线步枪比,那么它的精度和杀伤力肯定就不尽如人意了。
战后仍得到了大量使用,越南战争后才逐渐退出战场。整个二战时期,其实M1卡宾枪一直都是美军使用最广泛的轻武器之一。因此,这款枪也有着众多衍生型号。1941年6月至1945年8月,美军在战争中一共生产了5个型号的M1卡宾枪,产量高达600万把以上。
而这600万支中原型的M1卡宾枪产量最大,它一共生产了551万支,当时几乎每个美军步兵连都有大量装备。二战结束后,M1卡宾枪也通过多种渠道流向世界各地。
例如在解放战争中,当时美国为了“去库存”便向国民党军队援助了大量M1卡宾枪是。但仗打到最后,这些M1卡宾枪绝大部分都成了我军的战利品,它也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缴获数量最多的武器之一。
由于缴获的M1卡宾枪数量很多,因此我军很多警卫部队当时都是“清一色”的M1卡宾枪。1949年夏,我军兵工厂已经开始试产少量的M1卡宾枪,并准备将它作为我军的首款“制式半自动步枪”。
不过,由于后来苏联向我们提供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以及SKS半自动步枪的技术资料,我军这才打消了全面仿制美制M1卡宾枪的念头,转而仿制苏式步枪生产出自己的“53式步骑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
由于M1卡宾枪在数场战争中展现了出色的实用性,因此美军战后也没有马上淘汰它,面是不断对它进行改进:后来不仅增加了快慢机装置,还增设了全自动射击模式,并把弹匣扩容至30发,这一型号的卡宾枪被命名为“M2卡宾枪”。
而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M2型卡宾枪得到了大量使用,美军后来还给它加装了先进的红外夜视仪,这就是“M3卡宾枪”。我军在朝鲜战场上首次缴获M3卡宾枪时,对它上面的红外夜视仪都感到十分好奇和惊讶。
就算后来的越南战争中,我们依然还能看到M1卡宾枪的“身影”!由此可见,这款二战美式老枪的“生命力”有多顽强。
图源网络,侵删!
点击关注一下《历史杂谈驿站》好吗?感谢支持!
钢盔都打得穿别说棉衣就扯淡,跟当年说三八大盖创伤小一样
说打不穿棉衣的,我允许你穿三件棉衣然后站过去挨一枪
本来定位就是PDW
打不穿湿棉衣的传言,估计是远距离打在冰面上的“跳弹”。曾经发生过的特例而已!不然后期坑道战,威力只有一半的冲锋枪为啥吃香?
卡宾系列适合巷战,堑壕战,多重战场。现代枪支也是这个基础以多发弥补单发威力的不足,毕竟没子弹了枪就是个钝器[得瑟]
蛇屁股
一千米外流弹打不穿,十米内穿五件一枪穿透
!打不穿湿棉衣是有可能的,在最远射程处打不穿也算正常吧
加兰德打完8发子弹,弹出空匣的声音真好听。
m1卡宾枪最初是填补步枪与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的。
很多人一直有误解,以为100米内很好命中,有真正打过靶的都知道,100米外的目标想命中10环那是很难的
卡宾舒服还准,其次是56轻机枪,最喜欢的枪。两人。56半,56冲。转盘也可以,高机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