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装备的重机枪种类纷繁且复杂,不仅没有稳定的生产来源,而且质量性能也是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汉阳兵工厂只得生产着那款“先天不足”的30节式重机枪,以解军队燃眉之急。
这个30节式重机枪其实就是勃朗宁M1917机枪的逆向测绘仿制品,但由于设计公差大、且逆向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导致这款机枪的可靠性极差,因此它的产量也不高,当时年产量仅有三百多挺。
直到1934年8月,中德《中德产品互换条约》签订后,德国便向中国赠送了MG08马克沁水冷重机枪的完整图纸和对照模板。金陵(二十一)兵工厂在得到了这些“宝贝”之后,他们便正式开始:国产重机枪的制式和量产之路。
1935年,金陵兵工厂终于成功仿造出了德国MG08式重机枪。因为这一年是"民国24年",因此这款国产重机枪便被命名为:“民24”重机枪。
优点并不多,但在中国军队中却没有替代性!
“民24”重机枪没有完全照抄MG08,机枪枪身全长0.895米 ,枪身全重为49公斤。为了减重当时摒弃了MG08笨重的38.5公斤脚架,而金陵兵工厂自研的脚架重量只有29公斤重。
24式重机枪发射的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和捷克式机枪、汉阳造的子弹兼容。另外这款机枪理论仰角射程可以达到3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
因此,“民24”重机枪经过一些小改造,加装上一些三脚架,瞄准装具,弹鼓等设备后,便可以秒变成一挺防空机枪。
不过“民24”重机枪的理论射速虽然为600发/分钟,但它的实际射速可能也就350发/分钟左右。因此,用它来打日军飞机可能难度较高!
但这种水冷式重机枪是可以持续输出的,这一点在防空中相当重要:几挺“民24”如果在地面上一起齐射,打下了日军飞机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至少会吓得日军的战机不敢再随意低空飞行了。
虽然24式重机枪貌似并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优点,但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是当时中国唯一能大批量生产的重机枪。
缺点比它的优点更明显!
因为“24式”重机枪的枪管较短,膛线少,采用大口径毛瑟弹射击时感觉后坐力很大,而且弹道很分散导致精度很差!如果不是一名优秀的重机枪手,他可能一口气打完200发子弹,也不见得能打倒一个人。
抗日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就算是能熟练操作捷克轻机枪的迷龙,他在第一次使用“24”式重机枪时也很吃力,最后竟然连一个敌人都没能打中!可见操作24式重机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机枪手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力气。
另外,别看“24式”比原版的德国MG08轻了十几斤,但它依然很笨重。因此,“24式”一般也只能用在阵地战中。而且作为传统的水冷式重机枪,冬天作战时冷却水冒出的蒸汽,也很容易暴露机枪阵地的位置。
因此有一部分民24式机枪的枪口处会有一个导管,一头连接着排气导管,另一头放入水柜中防止蒸汽冒出。但这样就需要有额外的水来冷却机枪,在缺水和寒冷地区显然很不方便。当然了,这不是24式重机枪独有的毛病,而是水冷式重机枪都有的通病。
火力要强于92式重机枪,让日军很忌惮!
相比较当时日军的92式重机枪,可以说一挺24式重机枪的火力,在理论上是可以压制住日军两挺92式重机枪的。
92式重机枪的最大射程为2700米,而且它还可以配92式或96式光学瞄准镜,因此1000米内的精度要比24式重机枪好一些。而且由于92式重机枪是气冷式,所以它不会受气候和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投入作战。
92式采用的是30发弹板供弹,虽然弹药不多但这种弹板可以重复使用20次。92式的副射手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把新的30发弹板接到上一个30发弹板的尾部,以保持92式重机枪的火力持续性。
而24式重机枪的帆布弹带虽然可以装更多的子弹,但弹带上的子弹也很容易出现移位的情况。因此24式重机枪的副射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负责排除出现移位的情况。
综合来说,和MG34/42通用机枪的那种金属弹链相比,民24式的帆布弹带和92式弹板供弹其实都是落后的。但在弹药威力上,24式重机枪的7.92弹药要比92式的7.7弹药威力大。
所以,日军在战场上还是十分忌惮民24重机枪的:他们每次发起进攻前,都会利用掷弹筒和飞机的巨大优势,将中国军队的重机枪火力点一个个先打掉,然后他们的步兵才敢发起冲锋。
因此在战场上,中国军队的24式重机枪在射击完一条250发弹带后,便要主动转移阵地了。不然,日军掷弹筒的炮弹很快就会从头上砸下来。
这方面比较惨痛的例子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当时中国军队某旅用所有的民24重机枪和日军对射,结果仅仅一天自己就损失了80%的重机枪。
结语金陵兵工厂在抗战期间一共生产了超过20000挺“民24”重机枪,战争中合计战损了约12000至13000挺。
解放战争开始后,21厂受命每月要造出50挺“民36”气冷式重机枪,300挺水冷的“民24”式重机枪。这个“民36”重机枪就是“民24”的最终版。它的战斗全重由49公斤下降至31.75公斤,而且再也不用担心在缺水的地方机枪哑火。
“民24”重机枪最后的辉煌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苏式武器大量列装志愿军前,志愿军依然是以“民24”和92式重机枪作为步兵火力支柱。
纵观“民24”重机枪的服役战斗史,可以发现由于是源自于马克沁重机枪,因此在战场上它的可靠性极高!可以说,这款国产重机枪和当时世界上的几大著名重机枪相比,并不落下风!完全称得上是一款世界级的武器。
图源网络,侵删!
点击关注一下《历史杂谈驿站》好吗?感谢支持!
民24和捷克轻机枪,汉阳造通用子弹?你可真敢说!汉阳造用的是7.92圆头弹,民24,捷克和中正式用的是7.92尖头弹,怎么通用?而且即使同样是尖头弹,当时的机枪弹和步枪弹也有区别,紧急时刻或许可以凑合用一下,用多了枪就废了
还别说,这种重机枪的性能还真比日寇的鸡脖子强。
mg08在索姆河用交叉火力 一天打死4w英法联军 [得瑟]
民24全重49公斤,不是枪身重。但战时加水五公斤,备水五公斤,所以重量不轻。转移不便,且蒸汽暴露位置。实际射速也就200多发每分,仿品用布弹链,整体可靠性不高。子弹使用七九重弹和汉阳造中正式捷克式不通用,威力和92式相当。实际性能不如92式。是一种落后机枪。只是有生产能力。抗战中,民24特别容易战损,被日军步兵炮压的死死的,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不如捷克式作用丈。
不应该减轻脚架,重脚架提高稳定性可以保证精度。但是转移就更加困难了[笑着哭]
马克芯东北好像也有 可惜了东北的军工产业便宜了日本人
民24和92式同是一战时期的设计理念,民24仿制MG08机枪,92式仿制沼沙机枪,一个成功仿制,一个画蛇添足!
二战日本陆军的武器是真垃圾
小日本的掷弹筒正好克它,战争是全方面对决
西方国家提供图纸,现在的环境好象艰难很多呀
比歪把子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