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上世纪40年代到澳门,至今已有60多年了,其间澳门经历了几多沧桑,几多坎坷,我离不开澳门,澳门也需要我。”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爱国儒商马万祺。
他对澳门、对祖国的一大贡献是,在澳门回归之前,他曾提醒中央“必须在澳门驻军”。
在他提醒之前,中方一位谈判人员已经认同了匍方关于“多年来匍方在澳门没有驻军,中方也不能驻军”的意见。
正是知悉了这一情况,他才设法向中央建言。
中央也在研究之后同意他的意见,回复:“一定在澳门驻军,请放心。”
马万祺其人
马万祺是1919年生人,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南岸村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名字取自《诗经》和《荀子》,出处分别是“寿考维祺”和“俨然,壮然,祺然”,有“长命吉祥”和“庄重,伟岸,安泰”之意。
为他取名的父亲时年40岁,对他喜爱非常,见当下军阀割据,一片混战,便越发希望国泰民安,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让他也在更为和平的环境下平安终老。
这也是父亲对他的祝愿。
在父母的关爱下,马万祺早早进入学社接受启蒙教育,12岁考入南海中学。
就在他开学不到20天,九一八事变爆发,南海中学的全体师生都参加了爱国游行,马万祺也在其中,随南海中学宣传队沿着广三铁路向佛山、三水进发,每到一地都会停下来向当地的老百姓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
因为父亲在1934年病逝,马万祺早早继承了马合成堂的财产物业。
那时的他还不具备独自从商的能力,决定进入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广州公民学校求学。
这期间,一众叔伯帮他代管家业,一直到2年后他毕业归家,开始真正涉足商场。
经商的同时,马万祺也不忘关注国事。
1938年,抗日前线频频传来捷报,马万祺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更具信心。
与其同时,他也希望能在其中出一份力,便与一些同样想要报国的朋友相约,欲要通过韶关的联络站,赶赴延安参加抗大。
遗憾的是,韶关的联络站被敌人破坏了,失去了联络人员的帮助,他们没有信心能够活着抵达延安,也就只能放弃了这一计划。
马万祺深知,国家危亡关系到每一个百姓的危亡,他就在之后的日子里两次体验到城市沦陷、不得不仓皇逃命的悲哀。
第一次是1938年的10月,广州沦陷。马万祺此前在广州经营有多家粮食、土产批发商行,多以“升平”、“永和兴”这类寄托有“太平”之愿景的名字命名。但日军还是闯进了这座城市,烧杀淫掠,马万祺的这些批发商行全部被日军炸毁烧光。
马万祺没有太过悲观。他尚存的家业足够支撑他离开广州、避居香港,在香港,他成立了泰生行以及永裕昌行,遥遥关注着抗日前线的动态,对他们寄予希望。
然而,武器的差距、官兵素质的差距、派系斗争的严重影响以及蒋介石的消极应战态度和英美等国的错信,都使得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败多胜少。
马万祺第二次遭遇了城市沦陷的危机。1941年12月,日寇的铁蹄踏进了香港,他在香港创下的基业也多为日寇所掠夺。
让他唯一感到庆幸的一点是,那个时候他因为处理商务的需要滞留在澳门,也就避开了这一场战祸。
之后,马万祺正式迁居澳门,从此再未离开。
马万祺和澳门回归
1941年迁居澳门之后,马万祺为在澳门站稳脚跟,努力拓展着他的事业。
恒丰裕行、和生行、大丰银行都是他在澳门组建的公司,他的事业日渐丰盛,他也渐渐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只是,身在其中,马万祺敏感地发现,葡萄牙管辖下的澳门并没有真正向他敞开。
他选择和一众在澳门的华人抱成一团,在1948年加入了中华总商会,作为负责人之一,致力于从殖民统治者手中争取权益。
因为有这一层身份,马万祺也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1954年,马万祺作为港澳代表团副团长,获邀到北京天安门观礼,参加了这一年的国庆庆祝活动。
白天,他见证了一场足够振奋人心的盛大游行,晚上,他还和10多万同胞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跳舞、观看烟花。
没有哪一刻像此刻,让他感觉到被无条件地接纳了。他深深地遗憾,此时的澳门还没能回归祖国的怀抱。
回到澳门后,马万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他迁居澳门已有14年之久,见到了大陆的安详、和气,越发对澳门社会上打打杀杀、绑架勒索感到不满。
事实上,如他一般的有钱人都不敢在澳门长期逗留,有条件的家庭还纷纷设法将子女送到了国外读书甚至是定居。
马万祺不想离开国土,也不想自己的子女到了国外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哪怕澳门此时尚未回归,中国对其拥有主权却是永远不变的事实。
他更希望促成的是澳门的尽早和顺利回归,希望澳门能在中国政府的管辖下变得更加和平、宜居。
和他保持同样想法的还有他的妻子罗柏心。1943年他们在澳门共结连理时,澳门工商界的头面人物和政府官员纷纷前来贺喜,但他们也没有大办婚宴,只摆了一个简单的茶话式酒会招待宾客,把省下来的5万大洋全部电汇给了广东省妇女会,让她们将这笔钱投入战时儿童教养院,当作抚养孤儿的经费。
便是婚后生下了7男2女,小孩子被屋外巨响炸耳,吓得紧抱父母,事后又得知是特务有意所为,他们也依旧没有把孩子们送往国外,反而告诉他们:“祖国是家,澳门是家”。
澳门回归谈判,开始于1986年的6月。马万祺密切关注着谈判的进展。
当时,谈判现场中葡双方代表气氛友好,但在回归时间的确定上,双方却存在了很大的分歧。
因为邓公向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中方谈判团团长周南发出了重要指示:“澳门问题必须在本世纪解决”,中方代表在谈判中咬死了“最晚不迟于1999年收回澳门”。
葡方希望越晚越好,为此还提出了要给澳门比较长的过渡期的说法,但在中方的坚持下,1987年4月,葡方还是同意了中国政府将在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两国政府就此正式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并向外宣布。
马万祺得知后很是高兴,作为一个中国人,他自然是希望越快回归祖国怀抱越好。
马万祺是一个谨慎的商人,也是一个谨慎的中国人。在澳门真正回归之前,为防生变,也为了避免中方蒙受损失,他依旧密切地关注着双方进一步谈判的详细细节。
果然,在澳门即将回归的动议之前,葡萄牙政府设法为中方挖了一个坑。
当时,葡方代表宣称多年来匍方在澳门没有驻军,中方收回澳门后也不能驻军。
中方的一位谈判人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澳门的特殊性,竟然认同了匍方的这一意见。
马万祺得知后很是紧张,立即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设法和新华社澳门分社的负责人直接通上了电话。
新华社澳门分社是当时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的联络办公室。马万祺向负责人说明了情况,非常坚决地要他向中央反应:“一定要在澳门驻军”。
马万祺提醒中央必须在澳门驻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驻军反应国家主权,二是澳门的治安状况很不好,有驻澳部队作坚强后盾,才能对澳门的黑帮和犯罪分子形成强力威慑,利于政府管理和社会的安定。
新华社澳门分社的负责人得到了马万祺的提醒,也感事态严重,第一时间反馈给了中央。
中央经过一段时间的详细研究,认为中央驻军澳门确有必要,托新华社澳门分社向马万祺转告:“一定在澳门驻军,请放心。”
马万祺听完真的放心了下来。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在澳门听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代表中国政府的发言,称:“澳门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派驻适量、精干的军队”。
哪怕之后匍方提出了系列“抗议”和反对意见,中央也没有改变驻军的意见,只是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让葡萄牙总统和我方最高领导人达成政治共识,推动了驻军具体问题的加快解决。
199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在珠海正式开始组建,这支近千人的精干部队以陆军为主,少量海、空军为辅,彰显这中国对澳门领土、领海、领空的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驻澳部队也在当天从珠海向澳门临时驻地龙成大厦进发,此后为澳门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