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蠢材

大智若瑜 2022-12-05 20:27:59

38岁的“乱世教父”尔朱荣,死得很突然。

永安三年(530)九月,作为北魏的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收到宫里传来的一则喜讯:他的女儿、孝庄帝元子攸的皇后尔朱氏顺利产下一子。

小皇子的诞生,意味着尔朱荣的尊荣更进一步。

但,当尔朱荣携亲信、家眷抵达皇宫时,却只见皇帝不见外孙。大殿的异样,并没有引起尔朱荣的警觉。

随着他大步踏入殿中,宫门、殿门即时紧闭,四周武士齐出,将其团团围住。

直到此时,尔朱荣才大呼上当。

虽然为时已晚,但他毕竟是北魏的骁将,千钧一发之际,他一个箭步冲到元子攸身边,挟持皇帝以求自保。

不料,元子攸趁其不备,抓起一把千牛刀就扎进了尔朱荣的腹部。

就这样,曾一手制造“河阴之变”、屠杀2000多名北魏大臣的枭雄尔朱荣仓促谢幕。

01

尔朱荣出身于北秀容川(今山西朔州)一个契胡族酋长世家。契胡族,据说源自吃人的羯族,与十六国的石虎同源。

自尔朱荣的高祖尔朱羽健开始,这个家族就在北魏皇族拓跋氏的率领下,为新朝攻城略地,履立奇功。北魏皇帝对这个经常性出生入死的忠仆家族也十分认可。待北魏初定,作为交换条件,道武帝拓跋珪便将尔朱氏迁到秀容川,替皇家放牧。

到了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这一代,尔朱氏家族与皇室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尔朱新兴经营有道且很会做人,他知道孝文帝元宏有“南征”迁都的计划,便立即将自家牧养的牛羊、马匹等无条件供给主上驱使,由此博得了孝文帝足够的欢心与信赖。

当时,北魏政权在汉人地区实行郡县制,而少数民族聚居地仍以部落酋长为管理者,并为此设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尔朱新兴忠心可嘉,孝文帝大手一挥,尔朱氏就成了秀容川一带地位最高的酋长家族。同时,孝文帝还特批尔朱新兴一项特权,即每年冬季到洛阳避寒办公,夏季则回到草原打理家业,稳固北魏大后方。

尔朱新兴在洛阳期间,也很注重与同僚们打好关系。北魏的上层贵族虽经过汉化改革已改汉名、习汉俗,但“套马的汉子”们就算乡音已改,个人的爱好却很难改变。尔朱氏最不缺的就是良马、牛羊,因此,每次到洛阳办公,尔朱新兴都会给各个贵族世家带去数量可观的秀川名马,替自己乃至整个尔朱氏在朝堂上结交可靠的人际关系。

孝文帝元宏没想到,正是自己这一体恤大臣的善意决定,居然替帝国养出了一条“白眼狼”。

有了父亲的身份加持,尔朱荣自小便立志做草原上的雄鹰。

据说,他十分喜欢打猎。其他小孩打猎,只是比拼猎物的多寡。尔朱荣则不然,他完全按照草原骑兵战术来围猎目标,并时常扮演头领角色,手下稍有不从,那便是一顿军法处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文帝驾崩后,尔朱荣的父亲也日渐老去,草原上的酋长奉行世袭制,尔朱荣顺理成章做了秀容川的“话事人”。经过父、祖百余年的经营,到尔朱荣接手时,尔朱氏已攒下“部落八千家,马有数万匹......部落之民控弦一万”的丰厚家底。

02

尽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在历史上具有积极作用,但凡事有利必有弊。

对于原先以草原为立身之本的北魏,孝文帝全盘否定原生文化的汉化改革,实际上重挫了北魏贵族集团的锐气。加上孝文帝十分崇拜中原人士的门阀制度,在北魏朝廷大定族姓,导致原先只在草原上嚣张跋扈的贵族,将主战场搬到中原地区,在洛阳耀武扬威,迅速腐化,彻底激化了北魏境内的社会矛盾。

就在尔朱荣承担起家族重任时,漠北草原出现了极端的气候变化。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及严寒,给长期戍边的沃野、怀朔、武川等六镇将士增加了不少困难。由于粮草供应不足,六镇将士及边民多次向北魏高层讨薪,却遭到后者无情的奚落。

在不满与绝望的双重打击下,底层军民最终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六镇起义”。四方兵解,战火纷飞,这本就是孕育枭雄的温床。常年在洛阳与草原两边跑的尔朱荣,似乎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第一次有了谋划霸业的打算。

他借助尔朱氏几代人积攒下来的资本,散尽家财,招募草原流民,编练了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尔朱军团。鉴于新组建的尔朱军团尚无实战经验,尔朱荣又以“忠孝报国”的形象,率领尔朱私兵加入正规军中,挂靠朝廷,力行剿匪。

由于事发突然,那些个只知败家的北魏将领根本无力抵抗风头正盛的起义叛军。北魏朝廷只能将曾经的敌人——柔然部落请出山,邀约对方南下,与北魏联手夹击六镇叛军。

孰料,请神容易送神难。柔然大军在击溃六镇军民后趁机劫掠,扩充实力。趁着北魏与叛军两败俱伤之际,这伙强盗干脆将兵马悉数集结于漠南地区,顺势灭了敕勒部落建立的高车国,给北魏施压。

北魏朝廷虽然是掉了牙的老虎,空有霸气,但也不愿让柔然人为所欲为。于是,为了提振士气,北魏朝廷派出老将李崇,专司都督北讨大业。李崇是孝文帝时代的老人,一生经历繁多,战功赫赫,曾随孝文帝南征,也曾成功平定巴氐和蛮族的叛乱,在北魏一朝堪称全能型武将。因此,老将出马,北魏打柔然,自然如砍瓜切菜,干净利落。

凭借着追随李崇北讨的功劳,尔朱荣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封赏接踵而至。荣耀加身,尔朱荣俨然已是乱世中的大赢家。

北魏朝廷与尔朱荣之间虽有君臣之名,行的却是合作之事。为了自己及手下的生存,只要朝廷有召,尔朱荣必如“救火队长”般前往北魏各地平叛,以换取更大的军功及钱粮,壮大实力。

如此,高欢、侯景、贺拔岳等六镇降兵,日后均成了尔朱荣的得力干将,由其度情任用。

03

乱世拼的是实力,只要有实力,出头并不难。尔朱荣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武泰元年(528)二月末,北魏朝廷突然传出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胡太后使郑俨、徐纥密谋鸩杀肃宗!

肃宗即是北魏孝明帝元诩,而胡太后则是元诩的亲生母亲。随着帝、后双方争权的矛盾不断扩大,孝明帝感受到了来自太后一方的死亡威胁。

凭借着此前的功劳,尔朱荣此时已成功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送入宫中,成为孝明帝的嫔妃。

看着满朝明哲保身的大臣,孝明帝失望至极。想来想去,似乎只有风头正盛的尔朱荣,有能力和忠心搭救自己。于是,孝明帝秘密传召尔朱荣,要其抓紧时间调集军队,准备随时发兵进京,与孝明帝共同完成“清君侧”的政治任务。

只不过,后来孝明帝冷静一想,一个不熟的地方军阀兴兵入京,万一其有非分之想,那自己岂不与历史上的汉献帝一个样?

想想皇权,再想想自己,孝明帝赶紧发出第二道诏书,意欲防患未然。

孝明帝的朝令夕改,令尔朱大军在路上进退两难。

这时,作死的胡太后真的把儿子杀了,改立尚在襁褓中的孙女“元姑娘”为太子,谎称其是孝明帝与潘嫔所生的唯一男丁,北魏王朝最合法的继承人。

胡太后当满朝文武皆眼瞎的行径,本来已经很令人不齿,但喜欢玩火的胡太后一党,弄权的骚操作根本停不下来。朝局一稳,她就对外宣布元姑娘实为女娃,当初立其为帝,实乃迫不得已。如今,为大魏正统计,她又决意改立孝文帝元宏的曾孙、三岁的元钊为帝。

行兵在外的尔朱荣,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次替天行道的机会?

打着替先帝报仇的旗号,尔朱荣决定先发制人,拿下北魏都城金墉(今洛阳)。如此,天下还不得都听他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然不承认胡太后操控朝廷的合法性,在那个还是元氏皇族说了算的天下,尔朱荣如果不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继承皇位就贸然起兵,那就真的与乱臣贼子篡位无异了。

可到底立谁为帝,也着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自孝文帝以降,北魏皇帝的登基年龄平均仅有八岁。在尔朱荣的亲信中,有不少人主张新帝应在孝文帝的曾孙、玄孙一辈中挑选,首先要符合年龄小、性格懦弱的特点。但尔朱荣认为这并不是最优解。如若尔朱氏立新帝,选择的也都是一脸稚嫩的幼童,那他与自己要讨伐的胡太后又有何异?

最终,尔朱荣的头号亲信元天穆献了一条妙计。

原来,在鲜卑人的习俗中,人们认为铸铜像占卜,可以预知未来的真命天子。于是,在尔朱荣的安排下,有司从孝文帝和咸阳王元禧的后代中挑选出六个皇子,铸其铜像。结果,奇怪的事情出现了:除了长乐王元子攸外,其他人的铜像都铸不成功。

很显然,这铸铜像之事,是尔朱荣等人事先动了手脚。

那么,尔朱荣为什么要选择兄弟众多且非长非幼的元子攸?《魏书》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武泰元年春二月,肃宗崩,大都督尔朱荣将向京师,谋欲废立。以帝(指元子攸)家有忠勋,且兼民望,阴与帝通,荣乃率众来赴。”

既然元子攸的铜像,是双方互相选择的结果,此时还不挥师入城,更待何时?

04

武泰元年(528)四月初九,尔朱荣率大军进入河内郡(今河南沁阳)。随即,元子攸与其兄彭城王元劭、弟霸城公元子正渡河投靠尔朱荣。

两日后,尔朱荣在河阴正式推戴元子攸为帝,史称北魏孝庄帝。作为“合伙人”,元子攸也授予尔朱荣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领左右等权力,使之成为孝庄帝事实上的政治代言人。

 

消息传入金墉城,胡太后一党慌了。

常言道“烂船还有三千钉”,在胡太后的情人中,也有淡定的。他叫徐纥,是北魏朝廷明面上的中书舍人。他告诉胡太后,尔朱大军虽来势汹汹,但尔朱贼子的老巢秀容川距金墉逾千里,长途奔袭必然人困马乏。而咱们驻扎在京师的部队,都是北魏一等一的将士,只要部署得当,正面防御,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根据徐纥的建议,胡太后赶紧让自己的另一个情夫、名将李崇的儿子李神轨全权部署京师防卫工作,并组织三路大军严防死守。可心底里,胡太后还是觉得谁都不可信,关键时刻唯有假装镇定自若,私下里做好万不得已一走了之的打算。

果然,尔朱荣等人一路所向无敌,很快打到金墉城外。

不过,这一切并不能完全错怪于胡太后的慌乱。从军事上看,三路合击防守金墉城,确为良策。可执行计划的人,却早已与胡太后离心离德。

作为三路大军的主力,李神轨的副将郑先护早在尔朱荣兵发洛阳之前,便与元子攸私交甚好。看到好朋友践祚登基,他干脆“潜通尔朱荣”,开城投降。而另一路主力、禁军大将费穆,早年间曾得尔朱荣救命。如今,让他挥刀向恩人,费穆也难免产生抵抗情绪。

听说金墉失守,金墉城的百官“奉玺绶,备法驾,奉迎于河梁”。而当初给胡太后献妙计的徐纥,趁着兵荒马乱逃出金墉,奔向南梁,从此销声匿迹。

在慌乱的时刻,胡太后毫无办法,只能寄希望于佛祖,命人替其剃度,打算扮作僧侣混入人群,逃出生天。但胡太后一行刚到宫门口,就遇上了前来抓捕他们的尔朱军队。

抓到胡太后的第二天,尔朱荣就命令军队将她和小皇帝元钊扔进黄河。

05

此时,如果尔朱荣及时收手的话,史书上也许会给他塑造一个拨乱反正的正面形象。但对于尔朱荣而言,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金墉城,就是自己能力强大的最好的证明。

人一旦骄傲,就容易犯糊涂。此时,尔朱荣不仅糊涂,野心也急剧膨胀。

看着胡太后和小皇帝被黄河巨浪吞噬,前禁军大将费穆及时出列,向尔朱荣提出了一条狠辣的建议:将金墉城百官送下去服侍太后!

费穆的解释也很到位。他称,此举正是给尔朱荣立威。在此之前,尔朱荣只在秀容川乃至势力所达的并州(今山西太原)、肆州(今山西忻州)闻名。金墉城里的这群老家伙,哪个晓得尔朱荣厉害。只怕待您真的入朝掌政,触碰到了这群旧贵族的“蛋糕”,他们要是背后给您下刀子,您届时也是死无葬身之地。

一朝掌权,即行屠戮,说实话,尔朱荣也没认真想过。况且,作为新帝,元子攸此时也在边上“主持公道”。

费穆的提议,引起了尔朱荣的表弟慕容绍宗的强烈反对。

慕容绍宗是十六国时期慕容恪的后人,在尔朱荣军中有战神的美誉。可是,此人为人张扬豪爽,好出风头。虽是尔朱荣的血亲,尔朱荣却多少有些看不惯自家老表。

既然老表反对,反着干就完事了。

于是,随着尔朱荣的命令下达,史上最惨烈的屠杀官员现场呈现了。

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金墉城百官云集黄河边祭天,尔朱荣却突然斥责“百官贪虐,不相匡弼,致使天下丧乱”,下令全部杀死。

尔朱大军一拥而上,乱刀齐下,顿时前来祭天的两千多名金墉城前高官,血染黄河,尸横河阴。

为防止元氏贵族在元子攸时代重新冒头,尔朱荣竟然不顾众人反对,也命人将前番来军相投的元劭、元子正押到孝庄帝面前杀害。受此打击的元子攸顿时愕然,可人群中杀红了眼的契胡将士们却不顾这个傀儡皇帝的表情,大声高呼:“元氏灭,尔朱兴!”

眼见时机成熟,高欢干脆伏倒在地,请求尔朱荣顺应天道,登基称帝,匡扶大业,建立千秋功勋。

高欢到底是尔朱荣的亲信,领导的心思被他揣摩得透透的。

可在一旁的贺拔岳却给尔朱荣浇了盆冷水,声称如今刚立元子攸便再行废立之事,且不说与胡太后无异,更是有可能将北魏皇族得罪殆尽,如此,尔朱氏大业岂不付诸东流?

尔朱荣只能求助于手下善占卜的刘灵助,要其替自己铸造金像。如果金像铸成,那便是天意成全他称帝。

结果,前后试了四次,均告失败。

尔朱荣大失所望,却也不得不以上天的警示为由,重新将元子攸尊为新君。而这个决定,很快将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火坑。

06

就在北魏朝廷接连发生惊天剧变的时候,一个鲜卑人却在以自己的方式,挑动着帝国脆弱的神经。此人名叫葛荣,六镇起义期间曾是怀朔镇的将领,六镇起义失败后,他盘踞河北的广大区域,并将曾经的盟友杜洛周杀害,兼并了他的部队。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未能如愿称帝,但这个名字也带“荣”字的男人却早在两年前就给他做个了表率,带甲百万,自称天子,国号“大齐”,年号“广安”。

本来葛荣这种乌合之众,是不入尔朱荣法眼的。但随着北方重镇邺城被葛荣包围,尔朱荣坐不住了。

邺城自三国曹魏建都以来,一直是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尔朱荣无法容忍葛荣对自己的“钱袋子”下手,他立即上表孝庄帝元子攸,要求克日讨伐葛荣。

元子攸很快批复同意,比起契胡军大胜,他更希望在这场“双荣”争斗中,能听到尔朱荣身死的消息。

事实却让元子攸绝望。

在充分了解了葛荣大军以步兵为主的弱点后,尔朱荣直接点骑兵七千,杀入葛荣数十万人的长蛇阵中。不消半日,便将葛荣擒获。尔朱荣胜利返朝,元子攸却如坐针毡,恨不得在庆功宴里下药。

不过,尔朱荣班师也没能休息几天,新的挑战者就来了。

听闻北魏发生河阴巨变,躲在寺庙里吃斋念佛多年的梁武帝萧衍,终于为俗世的政务动了一下“凡心”。

说来也是巧合,原本受命镇守邺城的守将元颢,是孝庄帝元子攸的堂兄弟。河阴之变前夕,他才受胡太后之命,启程前往驻地。走到半路,就惊闻尔朱荣入了洛阳,屠戮北魏宗室。

尔朱荣是狼毋庸置疑,可前方的葛荣也正对着邺城虎视眈眈。走投无路的元灝一咬牙,一跺脚,跑到了世仇南梁萧氏那儿寻求政治庇护。

北魏皇族主动投靠江南,梁武帝萧衍虽大感惊讶,却对元灝稍后提出的借军复国兴趣不大。不过,人家好歹也是北魏曲线救国的第一人,梁武帝决定送七千南方兵给他。至于能否复国,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有趣。在这支连元灝都不抱希望的七千老弱中,居然有一位“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名将陈庆之。同样是七千部队,史载,陈庆之以七千之众,从泗水郡至金墉城,前后作战四十七次,连下三十二城,甚至一度逼得孝庄帝抛妻弃子,只身一人往北土遁。

陈庆之的辉煌战绩传来,尔朱荣才猛然发现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居然比自己还猛。待尔朱荣大军反扑之时,陈庆之又率七千南方白袍兵迎战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最后虽遭失败,却在边打边撤途中,愣是顶住了尔朱荣大军的围攻,全身而退。从此,陈庆之名扬天下。

07

陈庆之返回南梁后,尔朱荣也撤兵返回了草原。此时的他,俨然就是再造魏室的大功臣。

常言道“功高震主”,但眼下孝庄帝元子攸最头疼的是,怎么给尔朱荣论功行赏。尔朱荣早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孝庄帝要效仿汉献帝来个禅让皇位?

事实上,孝庄帝还真的私底下问过尔朱荣的意思。

对于做皇帝,尔朱荣还是觉得天命难违,所以,没答应。孝庄帝便把“代理天子+柱国大将军”的组合封给尔朱荣。于是,历史上最牛的军职——天柱大将军诞生了。

此前,尔朱荣把曾给孝明帝元诩当妃子的女儿尔朱英娥,送给孝庄帝当皇后。作为二度入宫的女子,尔朱氏初时对孝庄帝大力宠幸后宫意见不大。可是,自打老爹当上了天柱大将军,她在后宫对孝庄帝的态度也大不如前了。

整个尔朱氏家族的跋扈,此时显露无遗。连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都曾当面对孝庄帝说:“兄(指尔朱荣)止自不为,若本自作,臣今亦得封王。”要是我哥想当皇帝,这天下早就姓尔朱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做一个人人皆知的傀儡,孝庄帝觉得,倒不如奋力一搏。很快,他召集了一批反对尔朱荣的人,整日密谋如何铲除这个国贼。

朝廷的风吹草动,早有人告诉尔朱荣了。

可是,尔朱荣认为自己依旧有能力掌控朝局。他没有听从任何人让其提前篡位的建议,选择亲率五千军队,打着看望女儿的旗号进入金墉城,胁迫孝庄帝对其再加封赏。

然而,结果却并非如他所愿。在孝庄帝示弱的前提下,尔朱荣肆无忌惮地闯入宫中,却不慎被一把千牛刀贯穿腹部,一命呜呼。

孝庄帝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么,他是胜利者吗?

对不起,这场权力的游戏根本没有胜利者。尔朱荣伏诛后不久,孝庄帝便被尔朱家族的余孽尔朱兆俘虏北上,缢杀于晋阳三级佛寺,年仅24岁。此时,距离他刺杀尔朱荣仅三个月。

如若非得选出胜利者,那么,暂时的胜利者有两位,一为高欢,一为宇文泰。但适逢乱世,谈及胜利,还为时过早。直到公元581年,在孝庄帝被杀整整半个世纪后,一个名叫杨坚的中年人终于结束了南北纷乱的四百年,历史中的个体才看到了胜利的光。

参考文献:

[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2000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2000

苏小华:《试论尔朱氏集团的兴亡》,《晋阳学刊》,2005年第3期

吴少珉:《试论北魏“河阴之变”》,《史学月刊》,1983年第1期

薛海波:《论元颢、陈庆之北伐与南朝在中国统一进程中的地位》,《江海学刊》,2015年第5期

张晓波:《北魏迁都洛阳后“雁臣”活动探究——以尔朱荣为主要研究对象》,《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4 阅读:101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