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看似强大,也曾称霸世界。
但是你知道吗,苏联实质上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妥协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精准的形容苏联,那么混乱这个词无疑是最精准的。
这要从苏联的历史聊起。
众所周知,苏联是在推翻沙皇俄国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源上说,尽管沙俄和苏联的政治体制完全不同,但两个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政权,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
沙皇俄国,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王朝。
沙俄对俄罗斯最大的贡献,在于它确立了现代俄罗斯版图的基本盘。
从十六世纪开始,沙俄就开始了长达四五百年的扩张之路,从莫斯科公国,一路发展成横跨欧亚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远的不说,沙俄光是从我国夺走的土地就高达150万平方公里。
现代的俄罗斯面积高达1700万平方公里,苏联时期更是高达2300万平方公里,从俄罗斯的最东边,到最西边,跨越了12个时区,几乎相当于半个地球的跨度。
这样巨大的领土面积是相当夸张的。
由于沙俄的扩是发生在最近三四百年的时间里,俄罗斯根本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民族融合。
因此,在沙俄的历史上,一直存在严重的民族问题,尽管沙俄是这些土地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并不一定让这些被沙俄侵略占领的国家和民族认同和亲近。
在沙俄时期,沙俄一直在推动俄罗斯化。
所谓的俄罗斯化就是旨在让所有纳入俄罗斯管辖的领土和民众,都认同自己是俄罗斯人,引导甚至是逼迫这些民族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
这样的策略,怎么会不造成激烈的矛盾呢?
在沙俄后期,由于一战的因素,沙俄经济崩溃,沙皇再也无力强行压制各民族的矛盾,从而导致了革命的发生。
列宁对于俄罗斯面对的问题,了然于胸,他自然清楚,堵不如疏,俄罗斯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但根源在于沙皇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是粗暴的同化,而众所周知,同化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强扭的瓜不甜。
强行逼迫别人移风易俗,除了能制造矛盾之外,不大可能真的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列宁立刻提出了俄罗斯应该建立联邦,各个民族成立不同的联邦,最后这些联邦在聚合成联邦制的俄罗斯。
因为国家是基于联邦而存在,各民族优势依托于联邦而生存,在形成统一国家的前提下,各民族又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样不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经过沙俄几百年的俄罗斯化,事实上俄罗斯境内的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深重。
所以,即使列宁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制度,但在现实上,却很难真正推动。
列宁自己清楚,这套策略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即使建立了联邦,民族之间的历史仇怨也没有解决,现实矛盾恐怕也不一定能彻底解决;
而最关键的是,允许各族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就能够解决各族对俄罗斯的信任问题吗?恐怕也不见得。
所以,列宁的民族自决论,其实就是一场妥协的产物。
别看这套理论从逻辑上看很通,但跟走钢丝也没啥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沙俄时期遗留的民族问题,没有得到的根本的解决,只是通过民族自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的尖锐性;
另一方面,自觉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自治,如果有些民族对于新生的苏联完全不在意,这就会发展成分离主义。
如何拿捏分寸,如何既要缓解矛盾,又不能催生分离,是相当考验列宁执政的平衡能力的,稍有不慎,苏联要么走回民族矛盾的老路上,要么彻底分崩离析。
事实上,苏联后来持续加入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更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毕竟俄罗斯自身就拥有194个民族,仅一个亿的人口,就有将近200个民族,其成分的复杂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少见的。
而此后加入的另外十四个加盟共和国,更进一步的加剧了苏联民族成分的复杂性和矛盾的尖锐程度。
事实上,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并没有苏联这个国家,当时只有苏俄。
也就是俄罗斯变成了苏维埃政权统治的俄罗斯。
后来的十四个加盟共和国,虽然用了加盟二字,所谓的加盟,通常的理解是加入和结盟。
但实质上,苏维埃的联盟,可不完全是主动的加盟。
譬如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地区,对于加入苏维埃俄国是非常感兴趣的,这几个国家还是称得上加盟。
但其实,这种所谓的加盟也不是完全的铁板一块,比如外高加索地区,其实是由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三国整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国家。
但当时格鲁吉亚对于加入苏联就持有反对意见,在格鲁吉亚的眼中,自己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组合成一个新的国家,已经算得上妥协了。
现在又怎么能再度加入他国,这样下去,岂不是让格鲁吉亚更加边缘化和没有存在感了吗?
但是格鲁吉亚的反对,并没有奏效,一方面,外高加索以更多的票数一致决定加入苏联,另一方面,斯大林也准备拿格鲁吉亚祭旗。
既然你不愿意,那就通过强迫的手段逼迫格鲁吉亚加入。
后来,格鲁吉亚虽然加入了苏联,但人家从根上就不是真心实意的加盟,你又怎么能指望后来这个国家与苏联同心同德?
而格鲁吉亚,并不是苏联第一个胁迫加入的加盟共和国。
后来的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的加入,同样是胁迫,威胁这类的手段才纳入苏联的版图之中。
此外,还有一些加盟共和国则更像是墙头草,他们对于是否加入苏联并不是基于安全和保护,仅仅只是因为既然打不过,就暂时加入,以避免祸事的态度来迎接斯大林的上台。
随着苏联的基本版图得以确认之后,苏联才从对内强硬转变为依靠制度来统治国家的模式。
而这个过程本身的苏联,实际上是一个比联邦还要更为松散的邦联的状态。
根据字面意思就感觉的出来,所谓的邦联其实就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为特定目的组成的国家联合体。
说的通俗点就是,这其中的所有主体本身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如不是因为特殊原因,人家又怎么会跟你结合在一起呢?
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斯大林的手腕相当硬,其实苏联的解体或许会更早,甚至都等不到苏联完全吸纳完15个加盟共和国,就要面临分崩离析了。
其实,终斯大林一生,也从未真正的解决苏联的民族问题。
别看苏联如此庞大,但从根上说,苏联就是一盘大杂烩,几百个民族,无数的小国,他们的心思究竟如何?又有谁知道呢?
正因如此,1991年苏东剧变的时候,明明是苏联最强大,最后却只有一分为十五,这个妥协的国家果然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