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广辉
“双方当事人能否听清法庭问话?”
“请双方当事人于线上进行身份核实。”
“请双方当事人保持网络信号畅通!”
“现在宣布开庭!”
随着虚拟法槌在线上庭审系统发出清脆的敲击声,吉林首场互联网庭审观摩活动在长春互联网法庭正式开始,来自长春工业大学的40余名师生在现场全程旁听了庭审。短短的45分钟,是长春互联网法庭自成立以来,首次以公开观摩线上庭审的方式与社会公众见面,这也是长春互联网法庭在专业“治网”、科技“智网”、能动“致网”等方面的工作缩影。
专业“治网”
以高水平审判质效维护网络交易公平
2023年12月,家住兰家镇的赵女士将自家孩子使用的二手钢琴发布在某二手平台上进行售卖,标明“轻微使用痕迹”。不久之后,同城不同区的张女士在平台上与赵女士取得联系,表明购买意向并进行价格协商,双方最终以2300元的价格促成了交易。张女士在雇佣搬运人员将钢琴搬至自家家中后,发现案涉钢琴存在多处使用问题。在与赵女士多次沟通无果后,张女士诉至法院,要求退琴退款。
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进行了举证、质证,并充分发表了辩论及陈述意见。张女士认为,案涉钢琴存在琴键不灵敏、琴音偏高失真、琴体严重磨损等多处质量问题,即使通过调音亦不能解决钢琴现有的使用问题,坚持要求退琴退款;但赵女士认为,她已经尽到了如实告知的义务,在钢琴出售时,她多次要求张女士上门看琴,但对方没有验琴、直接将琴搬走,责任应自行承担,故拒绝退琴退款。
庭审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进行宣判。
像案涉“二手钢琴交易”的“互联网+”新型消费纠纷案件,在长春互联网法庭的受理案件中,占比很大。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流,这对司法实践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春互联网法庭致力于通过集中化、专业化的审理,统一完善互联网交易纠纷裁判规则,促进网络电子平台交易公平安全稳定,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网络消费司法服务和保障。
科技“智网”
以新质生产力量助推智慧法院发展
见“屏”如面、“云”上断案,在赵女士与张女士的二手钢琴纠纷案中,长春互联网法庭的法官用一台电脑就完成了“隔空”庭审,双方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流程的在线诉讼服务,而这在专业的互联网法庭中已经成为工作日常。
在庄重威严的第一法庭,法徽高悬,屏控闪烁,与传统审判庭不同的是,法庭中既没有原告席也没有被告席,只有法官一人坐在屏幕前,屏幕中的赵女士与张女士分处不同两地,通过“一根网线”视频参与庭审。双方当事人按照法官指引核验身份、陈述主张、举证质证、接受询问,法官在庭审过程中通过操作鼠标就能利用共享屏幕功能实现原、被告证据的互相展示。庭审中,连线视频传输稳定、画面清晰、声音流畅,并且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庭审公平公正,有据可查。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在线上对无书记员记录、语音识别形成的庭审笔录进行签名确认,整个庭审过程规范、法庭秩序井然。
“掌上一小步、司法为民一大步”,科技赋能智慧法院建设作为数字时代人民法院为人民的生动实践,让公平正义更加“触手可及”。长春互联网法庭作为适用信息化审判技术的前沿阵地,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智汇卷”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平台、“3D智能导诉台”等现代化技术拓宽了司法为民、便民服务的辐射边界,持续完善“互联网+”智能化新型审判体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司法成果和数字正义红利。
能动“致网”
以现代化司法成果激励法学学子成长
“云上”庭审+法治讲堂让网络法治宣传离未来的法律职业者们更近,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陈述……一场完整的互联网庭审既是定分止争的解纷战场,更是普法答疑的实践课堂。坐在庄重的法庭中,学生们神情严肃、心有戚戚。无论是法官以娴熟的审判技巧把控庭审节奏、围绕双方争议焦点的冷静发问,还是当事人关于心中诉求的朴素表达、对于法律规定的认知理解,都使得学生们进一步去思考法律的内涵和法治的意义。
庭审观摩结束后,学生们还实地参观了长春互联网法庭近两年的建设成果,进一步了解了一体化电子诉讼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见的网络交易纠纷解决办法。现代的专业法庭建设、严谨的在线庭审流程、智能的先进司法技术、专业的法律知识普及,都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到了现代司法的变革与魅力,从心底里增加了对法律的敬仰和敬畏,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不断增强。
组织庭审观摩活动是长春互联网法庭“两周年”优秀成果展示的重要一节,亦是长春互联网法庭践行“法治副校长”工作要求、持续开展“与法‘童’行·护航成长”专项行动的具体体现。来自吉林大学、长春外国语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的高校学子们先后走进长春互联网法庭,“沉浸式”感受法律威严,“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充分体验“法治公开课”,长春互联网法庭以常态化“走出去”“请进来”“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方式激励法学学生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持续用现代化司法成果为青少年学子撑起一片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