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定期输液,预防脑梗?3种脑梗,3类高危人群,预防要有针对性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2025-01-07 14:31:29

上周回老家见到周大爷,看他刚从诊所出来,手上还贴着止血的胶带,我以为他是感冒了,就跟他寒暄了几句,结果他说自己是去输液了,但不是因为感冒了,而是为了疏通血管,预防脑梗的,还说他每年这时候都会去输液。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定期输液来预防脑梗,这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群的“常规操作”。尤其是一些小诊所,每年都会提供这项服务。问题是,输液通血管,真的有效吗?

一、每年定期输液真能预防脑梗吗?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表明每年定期输液对预防脑梗有显著的、实质性的作用。相反,盲目输液还会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输液过程本身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没有明确的疾病指征时,盲目输液可能带来更多的危害,例如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寒战、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过度输液会增加心脏负担,对于一些心脏功能本就不佳的人来说,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此外,还可能造成血管损伤,诱发感染,有造成静脉炎、血肿的风险。

另外一方面,输液通血管用的大多是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或扩血管的药物,按理说这些药物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功效,但并不适用于出于预防目的而用药的人群,而是用于急性期患者。因为注射用药和口服用药的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就是起效时间快慢的问题。对于确实有预防脑梗需求的人群来说,更推荐长期规律口服用药,而不是盲目输液。

二、预防脑梗,真正要做的是这些!

现如今,脑梗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成了让很多人忌惮的一种疾病。但你要问脑梗要如何预防,其实也得看是什么类型的脑梗,因为不同类型的脑梗的发病原因也有区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接下来就分别了解一下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这3种常见脑梗类型及其应对措施。

1. 脑血栓

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者血液成分的改变导致血液凝固成血栓,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

高危人群:主要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是本身还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需要高度警惕。

预防措施:

①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过量饮酒也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血管负担。

③抗血小板聚集:对于有脑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可在医生评估后,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2. 脑栓塞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使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栓子来源最常见于心源性,尤其是房颤导致的心房内血栓脱落;也可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等。

高危人群:主要是房颤患者,病程越长,风险越大,另外还有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心肌病等心脏病患者也可能发生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常见于颈动脉斑块、椎动脉斑块等。

预防措施:

①针对栓子来源预防:对于房颤患者,除了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之外,还应积极进行抗凝治疗,选用华法林等抗凝药来治疗,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确保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脱落。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措施,去除栓子来源。

②其他:与脑血栓预防相似,也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同时,对于一些可能导致栓子形成的特殊情况,如骨折后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防止血栓脱落引发脑栓塞。

3. 腔隙性脑梗

腔隙性脑梗是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主要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等疾病相关,尤其是高血压,这是主要因素。

高危人群:主要就是高血压患者,另外还有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预防措施:

①严格控制血压:血压的波动尤其是长期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的关键因素。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忽高忽低,一般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左右较为合适。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②改善生活习惯:低盐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可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引起血压波动。适度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血管弹性。

③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腔隙性脑梗病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总之,预防脑梗不能依赖于每年定期输液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方法,而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从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等多方面综合采取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维护大脑的健康和功能。

1 阅读: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