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笔纵横捭阖”——张会利的书法篆刻之美

非遗之美 2023-04-13 19:44:36

张会利,1956年出生于山东巨野县。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匠学文化委员会委员、华夏文艺促进会艺委会委员、亚州书法家联合会(中国)副主席。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选第四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西泠印社—、二、四、五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全国工艺美术大展以及赴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出版著作20余部,有《张会利书法集》、《张会利篆刻选》(上、下集)、译著《浪花别墅》、《中国书法篆刻大辞典》等。

【 本期人物】张会利

张会利书法作品在《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香港中国书画报》、《齐鲁报》、日本《书道》、《篆刻杂志》、《中国美术》、《中国艺报》、《北京日报》、《大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幅书画作品并专版介绍,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美国斯科拉电视台都以《金石抒怀》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被文化部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氏缪篆书刻技艺传承。

缪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

张会利书法家,自幼习书,上溯殷商甲骨文,笔耕不辍,钟情翰墨,四十年余载,融会贯通,诸多方面,颇有建树,写出一种个人风格强烈的缪篆,既有古人的法度又有着自己的风格。在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可以说张会利的缪篆不仅在当代首屈一指,形神俱美就是放在整个书坛,他的缪篆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缪篆获山东省非遗有感

张会利

仓颉造字鬼神惊,

中华文明代代兴。

先有殷商刻甲骨,

后有周王铸铭鼎。

秦时李斯作小篆,

汉代缪篆雕印玺。

文字兴替千古事,

代不乏人出奇迹。

忠孝节义德不孤,

缪篆五代有传人。

吾辈弘扬古文字,

非遗传世嘉可喜。

清人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三昧。张会利缪篆,内敛、节奏鲜明,行气贯通,流畅通达,笔力藏于笔画之中,使气息浩浩然、绵绵然而首尾贯通流畅,此乃正宗古法、风格神采所系。

故而,宜虚实相生、润燥结合,宜圆转涩进,涩而通畅,才能使线条浑厚、通畅而又古拙、虚灵,从而表现出圆润劲健的艺术效果。

缪篆趋于方正,纵横有度、错落有致,笔画工整匀称,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极具有遒劲凝重,轻重处理,使之有节奏灵感,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张会利教授,缪篆从运笔和收笔上,笔法精到,一丝不苟,前呼后应,左顾右盼,一气呵成,淋漓尽致,不拘一格,古朴浑厚,跌宕纵逸之作,灵活应用,点画非常老到,而且还透着一种老辣的味道,让人一上眼就感觉到与众不同,不仅如此,点画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非常到位的,彼此联系,首尾相接,前后照应,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字里行间还透着一种挺拔,清新自然,尤其是在字形的打造上,也是非常别致的清新之美。

在书法结体上,张会利的缪篆结构精巧,造型优美,稳妥典雅,遒劲有力,令人叹服,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优秀缪篆之典范。

不但精于缪篆,在篆刻方面也精进。取法汉印,天质自然,印文为缪篆,转折处方中带圆,圆中带方,不露圭角,疏密但率。情怀万里,弘扬志气,则借书法抒发情性,打开书作,欣然如会面,更是自然赏心悦目,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艺术境界。(文/张桂守 书法楹联评论家 现为《书法导报》社记者 福建工作站站长)

(责任编辑/姚泽民)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