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你再不结婚就老了”

卤蛋小天才 2018-12-07 17:48:57

01

前阵子张歆艺在微博宣布怀孕了。

一家欢喜一家愁。

这厢正在庆贺,那厢开始难堪。

胡歌的微博,又被乌泱乌泱的催婚大军占领。

粉丝们变身七大姑八大姨,纷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花样百出地催婚:

你说你也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呢?

跟你一起玩的朋友都生孩子了,你准备拖到什么时候再结婚?

再不结婚就老了!

胡歌无奈摊手!

“我不着急,那个彭于晏都还没结婚呢!”

然而彭于晏也说了:“他也不急,那我也不急,他应该先吧。”

看看,都不着急。当事人极其淡定,根本不care大家的魔鬼式催婚。

你们焦虑你们的。

他们从容他们的。

谁也碍不着谁,谁也管不了谁。

其实对于胡歌和彭于晏而言,他们不急,再正常不过。世界广阔,道路漫长,一路风光无限,充满欣喜,不需要早早向婚姻要安全感和价值感。

他们解决了内在的慌张、外在的匮乏,得已风度翩翩地,去挑选最珍爱的人。

那个人没来,他们不着急。

那个人来了,也不会错失。

所以,别替他们担心了,他们比你通透,也比你成熟,一个个好得不得了。

02

想想真是有意思,最操心自己下半生的,不是自己,往往是别人。

大家总觉得,一个人过了25岁,枕边没个人,回家没热饭,手边没个红本本,好像就输了一样。

既然输了,人人都有优越感,来施舍一下“关心”,也有资格来看一下“热闹”,表达一下“同情”。

然而关你啥事啊!

我的房事、食事和半生事,都是我的事。

你只需管好自己的腌臜事,少惹事,少犯事,天下就太平多了。

许多人会说,这是为你好。

事实上,搞清边界,不绑架他人的意志,才是真正地为别人好。

之前有一剽悍友,被亲友逼婚,逼火了,冒出一句:“我要是被你们逼得嫁了一渣男,你们负责吗?”

其他人立刻撇清,说:“那是你没眼光,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嫁渣男和你们没关系,嫁男人和你们就有关系了?”

大家没话说了。

事实就是这样。他人的生活,永远是他人的,我们没有控制的权利。他是好是坏,是悲是喜,是饥渴还是满足,是幸福还是不幸,都是他自己的事。

成年人要懂得为自己负责。

也要懂得让他人为自己负责。

03

《剩者为王》里,舒淇饰演的女主被母亲催婚催得外焦里嫩。

她明明是大美人,有钱,有地位。但因为大龄未婚,成了母亲的针眼,非得去除才罢休。

有一回,她们一起去参加婚礼,母亲对人说,恨不得回到解放前,这样就可以“让她嫁谁就嫁谁”。

这种粗暴态度,令舒淇不断受辱与受苦。

可从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

舒淇在剧中的父亲很开明。

他说过一段非常明智、也非常感人的话。

是的,你不能因任何绑架、任何控制、任何期待而结婚,这必然是悲剧的开始,而非幸福的起点。

你只要因为“就是Ta了”,去领取那个证。

婚姻很漫长,也很苦。

没有 “想一起好好走下去”这种念头打底,许多沟通和改善,都很难发生。

你们会在经济的焦虑、房价的高涨、通货膨胀的威胁、育儿的麻烦、关系的复杂、生活的困窘面前,一点一点地互相憎恶。

你们会感觉自己在溺水,在挣扎,在争吵中绝望地自言自语。

你们会对婚姻失望透顶。

那时候,能够拯救你们的,只有内心深处那一点对彼此的留恋。

因为这点留恋,你们才会放下倦怠和委屈,去交流,去弥合关系。

这样婚姻才能走得更远一点。

04

所以说,逼出来的,只有坏婚姻。

等出来的,才可能是好婚姻。

当年铁凝近40岁还没结婚,问冰心:“我应该去找吗?”

冰心说:“你不要找,你要等。”

她不是让铁凝高高在上,等着一帮男人来追求。而是让她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不焦虑、不慌张、不被绑架,让有些事自然而然地发生。

后来铁凝遇见华生,相爱,结婚,幸福无比。

中国人在“你应该”“你必须”“你不得不”的控制中,活得太久了。它们一条一条化成牢笼,让我们半生都活在其中。

你会听见:

你应该拼命,我应该自由。

他应该强大,她应该温柔。

这些“应该”后面,跟随的,都是一种偏见。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权利,挣脱这些“应该体”,去追求既定标准之外的生活?

我们可不可以晚婚?

我们可不可以不结婚?

我们可不可以丁克?

外界没有答案。我们应该反求于己,向自己要回答。

董卿采访徐静蕾时,曾问她,为什么不结婚?是你的一种选择吗?

老徐很淡然地说:

我觉得现在挺好的,可以说一百分,一切都挺好,也不会因为结婚就一百二十分。

也就是说,结不结婚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你会不会觉得幸福。

而婚姻,不能与幸福画等号。

幸福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遭遇。

倘若你外在丰盛,内在充盈,懂得与人连接,在事业上投注热情,并能获得积极反馈,你就会幸福。

这种人,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

《十三邀》里,许知远也问过俞飞鸿类似的问题。

俞飞鸿说:

我觉得能够相伴,就是最好的爱情。如果是婚姻的话,我们想结了就结,并不是说为了谁,为了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程序。

这才是最好的婚姻观。

05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当代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在乎他人的设定了。

林更新曾被长辈催婚。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年代不同了。

今天的人,更多地懂得了“我”字的意思,而不只是“我们”,或者“他们”。

因为互联网的四通八达,“我”再也不用为了融入“他们”,修剪自己,委屈自己,压抑自己,去与集体同步走,成为集体的一分子。

我们可以保持个性,一直独立,骄傲不妥协。

我们可以用更现代的标准,去思考结婚,或不结婚。

这个标准就是:获得感。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份关系能够让你“获得”,而非“消耗”,它才是能滋养你的,也是值得维持下去的。

获得感约等于幸福,但它又超越幸福的概念,让我们思索:我们之间,除了连接,是否还有创造?创造爱,创造生命体验,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不必犹豫;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且让我一个人自由地生,愉悦地活。

最后放上几张小动图——

这是袁弘结婚时大家的戏耍场面。胡歌虽不是新郎,但比新郎玩得都开心!

你们结你们的婚,我跳我的舞。

你们早生贵子,我自由自在。

你们白头偕老,我荡气回肠。

谁也不比谁高级,谁也不比谁凄惨。

生命的千山万水里,每一种风景都动人。你万家灯火,我曲水流觞;你洞房花烛,我长湖秋月......都有着秘而不宣的美妙。对于我们的不同,无须贬损,只须欣赏;无须控制,只须祝福。

0 阅读:8

卤蛋小天才

简介:脑袋里都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