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媒体如何达到塑造中国形象的目的:把关人(名词解释)

妍芳新传 2024-09-20 20:16:38
经典理论类真题 社交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把关人 真题出处 1 题目来源:名词解释题 南昌大学学专同卷440;贵州民族大学学硕817;天津财经大学专硕440;西南民族大学专硕440 2 答题思路:名词解释一般是按点得分。把关人理论属于传统理论,我们一般从提出者、理论具体内容、意义、缺点、未来发展、现实意义、具体案例等角度回答。如果有理论的后续发展我们也可以补充上,相当于一个浓缩的论述题。 参考答案 “把关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卢因在《群体生活中的渠道》一书中指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后来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明确提出新闻复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他指出,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有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之后,麦克内利、巴斯等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指出“把关人”既可以是个人(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是媒介组织或其他利益集团、权力机构等。【提出者+内容+发展】 把关人理论位我们了解新闻传播中信息的流通规律提供了参考。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理论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首先,把关角色多元化,普通公众也能够参与其中;其次,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数据爆炸导致职业把关人往往无能为力,传统媒体时代中的事前把关逐渐转变为事后把关;同时,把关的标准也有所泛化,往往也会出现延迟把关和软把关的情况发生。【理论发展】例如,在疫情期间,西方主流媒体就是西方群众的把关人,他们决定了受众能够看到的中国形象。【案例】 #考研##新闻传播##胡师姐新传考研##西方媒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