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9日)下午,我区在两会期间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就“昌平区以‘四区’建设为牵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进行主题发布。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
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倪娜介绍了昌平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有关情况。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昌平将扛起责任、创新思路、奋发有为,奋力稳增长、调结构、提品质、惠民生、保安全,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新城,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厚能。为此,昌平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以规划引领培育生产力
以昌平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总抓手,争取已有政策和新的政策落地,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水平。加快昌平老城-南邵生态组团、十三陵组团街区控规等51个街区和兴寿镇、十三陵镇2个镇域规划审查报批,推动实现街区控规、镇域规划全覆盖。加快编制二道绿隔地区减量提质实施方案,启动东小口镇北五村拆迁改造项目,统筹推进全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实施。进一步健全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建设指标投放机制,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布局。
以空间保障提升吸引力
按照产地人协同的思路,编制2025年商品住宅及产业用地供应计划,结合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城市功能保障等因素,科学安排供地时序,推动土地上市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有机衔接匹配。围绕轨道交通、重点功能区、市政配套成熟的区域,推动朱辛庄二期等37公顷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系统梳理各类产业用地资源,有序供应崔村工业园、金隅5号地等53公顷用地,梯次释放北七家、小汤山、马池口等区域产业空间,为优质、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提供有效支撑,一地一策抓好项目实施,促进区域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以城市更新焕发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政策、项目、资金系统集成研究破题,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保持项目审批的“昌平速度”。继续发挥城市更新论坛、共创中心等平台作用,巩固训练营、主题沙龙等工作机制成效,加大力度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加强项目管理、常态申报、动态调整、滚动实施,谋划储备一批滨水空间、活力街区等重点项目。聚焦“科学+城”,加快推进南口、马池口片区开发建设,同步实施科研、生活等配套设施和成果转化空间。持续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实现城隍庙、文庙等节点开工,实施“街励计划”,焕发永安古城新韵。继续盘活国企低效土地,用好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等激励政策,推动永安热力厂等项目开工,优化土地配置效益。
以“疏整促”激发城市活力
继续深化疏整促专项行动,与规划实施、城市更新、城市体检等工作联动,统筹减量、控人、提质,持续巩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成效,确保占道经营、群租房等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加注重精准疏解、有序承接,着力做好腾退空间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织补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更加突出精细化治理,加强桥下空间、地下空间、架空线治理, 推进城市家具规范减量,让城市空间更加清朗有序。
以安全管控筑牢发展定力
坚定开展安全生产“1+6”专项行动、百日行动,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好安全生产十项硬措,突出建筑工地、燃气、交通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狠抓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一村一策”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综合整治。锚定“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强北运河流域防汛协同调度,推进钻子岭水库、白羊城蓄滞洪区等6个防洪工程建设,确保流村镇灾后集中安置项目尽早投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编制区级专项规划,启动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健全应急指挥处置机制,抓好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处突和防灾减灾能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昌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柳强介绍了昌平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情况。望未来发展,昌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紧扣“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昌平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总抓手,扎实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接下来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引领
形成主平台集成优势
将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主线,以加强统筹协调工作为保障,统筹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大任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保障昌平实验室高水平运行,抓好生命园三期建设,推动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连片发展。巩固深化央地协同机制,持续导入一批优质项目和央企科研成果。围绕加快校城融合、产教融合,提速沙河高教园四期开发和未来大学科技园建设,引导支持更多高校与驻昌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建设,推动今年内整体完工投用。
做长产业长板
提升主阵地发展能级
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大做强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一链一策”促进产业链延伸布局,发挥“链主”企业关键作用,加快爱美客、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小米创研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梯次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合成生物制造、能源互联网、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强化应用场景牵引,落地一批引领性项目,将昌平打造成为一流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完善生态构建
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潜能
将围绕破解“研发经济”,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支持头部资本开展有组织创新活动,着力打造“投资+应用场景+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生态圈,推动“从1到10”产业化进程。同时,将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纵深推进“两区”建设,完善外资引进工作机制,争取更多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来自中新社、央广网、
北京日报等媒体记者
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
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
问
我们关注到昌平区制定了一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昌平区未来的产业引领,产业发展有怎样的指导作用,请介绍一下这个方案,是怎样考虑的,方案内容和落实情况?
区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蒋玮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我区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加快构建“3+2+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做大做强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个优势主导产业。培育科技服务、科创金融两个现代服务产业。推进文旅农融合产业发展),在全市5个平原新城中第一个获批并印发实施《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此方案将是我区今后高质量发展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抓手。
《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引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牵引导向作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保障作用,并与“十五五”规划做好衔接。重点突出“四个聚焦”: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明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细化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重点打造的产业功能区。二是聚焦宜业宜居。沿轨道交通廊道合理布局居住和产业空间,构建高水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符合文旅融合趋势、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的消费新场景,实现人产城融合。三是聚焦资源配置。加大用地、资金、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支持力度,向重点产业和功能区集聚,提升资源要素集约化利用水平。四是聚焦机制保障。建立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机制和实施办法。
《实施方案》通过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集中打造五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和加快提升宜业宜居水平展开。目前,我区重点围绕《实施方案》15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实现,积极对接市级30项重要政策支持,初步形成了近114条重点工作任务,谋划生成近200个重点项目,建立市区联动的专班机制、部门高效协同机制以及“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监督机制,按年度压茬持续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地,力争2030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为我区加快“四区”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而奋斗。
问
我们注意到两会报告中围绕加快新质生产力,昌平区针对未来产业进行了安排和布局,区经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昌平区未来产业的布局、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区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成国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未来产业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前不久市委全会中提到的美丽健康、机器人、氢能、6G等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均在昌平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
美丽健康产业方面,昌平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美丽健康产业集聚区,在2023年收入突破百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收入将突破120亿元,增速保持在15%以上,爱美客美丽健康产业化创新项目完成楼体封顶,“未来美城”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乐普睿康实现升规破亿,尚捷优蓝等一批美丽健康企业成功落地,预计2025年我们美丽健康产业总收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爱博诺德、佰仁医疗、天新福等一批医转美项目将实现营收爆发式增长。
机器人产业方面,按照全市总体布局,我们发布了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及支持措施,松延动力、汇博机器人等龙头企业入区落地,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产业规模将首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5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市区两级基金和“机器人十条”政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
氢能产业方面,北汽福田氢燃料商用车基地建成投用,卡文新能源汽车首款车型正式上市,卡文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项目、电解制氢镍网生产线、未来氢能AEM核心材料等一批新产品新产线提速建设,明阳氢能、清氢科技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新的一年将有更多氢能市场主体实现升规纳统。
6G产业方面,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北京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30年)》,依托区内聚集的三大运营商、北邮等创新资源,在全市率先发布了6G创新产业集聚区行动计划,并明确了“一核、两翼、两融合”的6G创新产业发展布局,围绕筑牢核心技术研发阵地、建设产业集群发展高地、提升试验创新配套能力、打造应用场景示范标杆、拓展产业创新发展空间5大领域,提出了23项具体任务,预计到2027年,率先产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6G关键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到2030年,率先落地6G产业化和商用部署,培育200家以上通信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300亿左右的6G关联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昌平特色的首都6G产业发展集聚地
问
作为昌平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科学城在过去一年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请问,能否详细阐述一下未来科学城在过去一年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面向未来的关键工作方向是什么?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先进能源产业处处长 金鑫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未来科学城已经形成生命谷、能源谷、高教园“两谷一园”的创新发展格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成为引领昌平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综合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2024年未来科学城全域170.6平方公里规上企业达到881家,占整个昌平区的三分之一,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工业产值分别占比全区的59%和41%。未来科学城全域企业实现全口径税收占比全区4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全区59%。“两谷一园”创新生机勃勃,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有目共睹。
生命谷连续三年获评“年度生物医药标杆产业园区”;昌平实验室核心区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领衔科学家邓宏魁荣获2024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科学家累计创办企业达107家。2024年新增30个三类医药器械注册证;57个潜力项目达成入区协议;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及先进疗法在研管线累计达160条。
能源谷北京未来科学城零碳城市建设案例纳入国际标准草案,获评北京市第二批重点产业集聚区。先进能源产业集群态势明显,众多能源龙头央企与华电、石油、矿大等能源高校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持续涌现创新成果。央企集聚态势进一步显现,2024年新开工14.1万平米,新竣工8.3万平米,新导入增量分支机构20家。
沙河高教园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沙河高教园联盟高校牵头设立了9个工作委员会,成立了沙河高教园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融资联盟,打破空间壁垒,实现资源互通,一所学校学生可选修8所高校课程,有力支撑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继搭建了北航与商飞等5个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建立了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投用了5个实习实践基地;环沙河高教园区科技创新圈高校成果转化企业已达265家。
2025年未来科学城主要聚焦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聚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创新格局扩容发展,实现“两谷一园”与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北大昌平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融合共生;推动布局6G、合成生物制造、能源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科学+城”理念,统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服务保障等一系列事项,增加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
问
在推动昌平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四区”建设的背景下,昌平在城市更新领域具体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和长远规划,以确保城市更新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推动?
区住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姜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2024年我区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共230项。其中,居住类项目共145项,产业类项目共35项,设施类项目共24项,公共空间类项目共21项,区域综合性项目共5项,已竣工57项,总固投32.57亿元已完成本年度城市更新固投25亿元任务目标。
我区还积极推进昌平新老城区共生发展,统筹编制新老城区街区控规,在老城区实施政府街改造提升等城市更新项目,提升昌平老城的城市风貌和环境品质,推出了“昌盛小街”等网红打卡地;新城东区引入北医三院优质医疗资源,滨水商街、三角地公园、何营学校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期即将建成投用,与清华大学达成深化合作协议,注册落地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成为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一体推进的典范。
2025年,昌平会继续贯彻两会精神,推动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城市更新模式和路径,持续挖掘存量资源,加强项目统筹谋划,以城市体检推动更新。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结合入库评估、多师支持、智库服务等,加速项目落地实施,分类推进160个项目建设,实现60个项目投用。释放政府街改造效果,加快皇城粮油片区建设,实现鑫隆市场、文化馆、城隍庙等节点全线开工。加强城市闲置空间利用,推动永安热力厂、沙河站东部地区二期项目开工。
全力推进实施昌平永安古城的复兴策略,继续推动政府街更新二期和更多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逐步实现昌平老城区整体城市风貌和环境品质提升。
持续引导激励社会资本参与,谋划推进七一制镜厂、西关简易楼、王府井奥莱、凯必胜、手表厂、松园社区、阳光商厦等项目。举办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优化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创新合作模式等,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领域,实现合作共赢。坚持“留改拆”并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活力和品质,画好城市更新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问
在新总规实施背景下,昌平区是如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规自委昌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贾欣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昌平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是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紧紧围绕新总规赋予昌平这一功能定位,从规划实施、土地供应、审批服务等方面,强化规划支持和要素保障,服务昌平现代化产业、新质生产力落地聚集。
一是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分区规划实施目标,目前我区106个街区控规已全部启动编制,其中55个获得批复;8个镇域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并报批,其中6个获得批复,对“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支撑度达100%。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完成了未来科学城生命谷、沙河高教园及中关村昌平园、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重点功能区规划报批,编制并获批了20个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完成了北中轴延长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完成了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场站及9个轨道微中心、地铁19号线北延等一系列交通规划,同步做好“百千工程”兴寿镇示范片区等乡村振兴规划,实现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区域承载力的目标,为产业布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精准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
我们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按照城市组团标准推动产业生态构建,精心谋划供地策略,充分释放资源优势,有力保障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等重点组团的用地供应。2024年,以承办全市用地推介会为契机,深化与用地企业对接,在土地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情况下,为全市完成供地任务做出了昌平贡献。精准高效的土地供应,有力保障了医药健康、先进制造、先进能源三大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国家实验室、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高精尖项目落地昌平。同时,我们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一年来处置闲置土地30.87公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93.54公顷,处置量全市第二,促进存量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审批提升服务效能。
在用地方面:创造诺华扩能产业供地新速度,用时71天,完成规划综合方案审批、收储、征收,并实现地块入市交易等全部环节流程。优化土地征收流程,征地组卷周期由6至8个月缩短至3个月内,征地结案审核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创新全市首例“国有资产无偿调拨、补缴土地出让价款”供地模式。在规划审批方面: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时长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1.6个工作日,房建项目网办率达100%,“豁免清单”案例类型多样,数量全市第一,占全市总数近一半。打造全市首个地下管线工程“立项+规证”并联审批案例。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全市首创升级AI预审功能,网办抵押业务时长由20分钟缩短至5分钟,完成全市首例“抵押即交证”、全区首例“交房即交证”和“跨省通办”案例。打通了6个项目、4507套房屋的办证路径,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区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以“四区”建设为牵引,围绕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增活力,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加快推动昌平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