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高层结束对德国、法国的访问后,西方国家以及美国盟友掀起了“访华热潮”。新西兰总理率领大型贸易代表团访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计划在下个月访华,近期澳大利亚也对华伸出了橄榄枝。可见,欧盟和五眼联盟内部都转变了风向。美国的“遏华包围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此之际,美方派来了财长耶伦稳住对华关系,随后美国总统拜登将连续访问欧洲三个国家,有意夺回主导权。
美国财长耶伦将于6日至9日访问中国
美国财长耶伦将于本周前往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期间将与中国财政部官员举行高层经济会谈。如果耶伦顺利成行,这将是继国务卿布林肯之后,今年美中关系陷入紧张以来,第二位访华的美国政府高层。美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耶伦预计将与中方讨论两国“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就关切领域直接沟通,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耶伦经常说“希望访问中国”,还声称“与中国经济脱钩将是灾难性的,美国不寻求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就在几天前,耶伦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美中之间存在分歧,她希望访华与北京重新建立联系。她还说,美中双方需要讨论彼此的分歧,以免产生误解。即使美方会面临一些“经济成本”,但美国将继续采取行动保护国家安全利益。
布林肯访华会见秦刚外长
美国财政部高级官员表示,耶伦此行的目的是加深和增加美中两国之间的交流频率。虽然在一些双方有共同利益的领域,耶伦可能会取得进展,但一些重大的分歧注定不会一次性解决。除了耶伦,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和商务部长雷蒙多预计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访华。
美媒认为,耶伦此次访华预计不会在中美关系中产生任何突破,或者一些具体的协议。其他主流媒体也都认为,耶伦此次访问中国,目的是努力稳定中美间的经济关系。可见美方的主要目的是“求稳”。这说明拜登政府在某些关键问题的立场上依旧很顽固,不愿意改变,但希望中美双方通过经贸高层的直接对话强化沟通,重启中美之间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进一步把控中美经贸关系的风险点。
去年6月,拜登在北约峰会期间举行新闻发布会
而且,从拜登近期的日程来看,美方可能还有别的用意。最近,拜登在白宫接受了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国书。谢锋大使表示,希望双方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探索新时期两国相处的正确途径,让中美关系回到正轨。此次会晤被安排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显示出拜登试图向中国表达友好和尊重,不过这种姿态体现的积极意义还是有限的。
因为在耶伦访华的同时,拜登也计划前往欧洲三国进行访问。第一站是英国,然后拜登将前往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参加北约峰会,随后将访问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与北欧国家的同行进行会谈。而就在不久前,中国政府高层对德国、法国进行了访问。目前德国政府采用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3月份首次提出的“去风险化”口号,将美国的计划与一些鹰派人士主张的“全面经济脱钩”区分开来,这肯定会让美方感到苗头不对劲,开始紧张美欧关系。
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
此外,美国政府内部除了耶伦反对中美“脱钩”的说法,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近日同样表示,鉴于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的深度依赖,与中国“脱钩”将是“愚蠢的”,因此美国应该“去风险化”,努力让美国的供应链多样化。这反映出,在拜登政府的中国政策实践中,美方已经意识到,严厉的“脱钩”会损害美国经济。
不过,伯恩斯尽管发出了积极的对华信号,但考虑到美方最近发布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措施,值不值得相信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近期,拜登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减少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并试图限制中国获得半导体、生物技术和敏感技术。
在所谓的“脱钩”问题上,美国和其盟友之间存在着认知上的差距。对美国来说,其目标是将某些技术、投资和一些产业布局与中国市场分离。同时,美国希望其盟友也能效仿。对美国来说,"去风险化 "本质上是去中国化。但对欧洲主要国家来说,"去风险化 "是要让供应链和一些相关产业更有弹性。
从这一点看来,美欧政策是有一定的差异的。美国和欧盟在对华态度上的分歧,反映了他们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也正因此,在中国高层访问欧洲后,拜登也计划去欧洲稳定局面。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爱丽舍宫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虽然美国和欧盟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但欧洲人越来越意识到,价值观不应该阻止欧盟实现一定程度的战略自主,并更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利益。欧洲呼吁对来自中国的所谓“经济胁迫”采取行动,只是因为他们觉得依靠与中国的贸易是有风险的。
但他们没有看到的是,一个任由美国盟友摆布的欧盟只会变得更弱,更依赖美国,这甚至是更大的一种风险。美国一直在利用中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作为其主要工具,动员欧盟作为遏制中国的“先锋”。然而,在美国也试图利用欧洲利益的时候,加强战略独立性对欧盟捍卫自身利益就越来越重要。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向欧盟施压,要求对中国强硬,这进一步削弱了欧盟的整体贸易利益,限制了中欧之间密切合作的可能性中欧独立的经贸关系不应该被美国牵着鼻子走。面对美方真正的经济胁迫,欧盟应该更大胆地捍卫和塑造基于自身需求的对华经济关系。
早在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后,美国和欧洲跨国公司的高管都密集访问中国,反对美国以“去风险”的名义妖魔化中国,与中国“脱钩”。这表明美国和欧洲公司一直看好中国市场,反对美国和西方给中国贴上“经济胁迫”的标签。
美欧政府所说的“去风险”实际上是让这些跨国公司错过这些新的机会,这是一种孤立的做法,在目前的情况下破坏了全球产业供应链。许多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跨国公司已经勇敢地对所谓的“去风险”说不,这种声音在未来还会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