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屏幕与复活的感官
你或许已然习惯隔着手机屏幕向亲戚们恭贺新年,然而,6G 时代的视频通话将使你能够 “触摸” 到他们新烫卷发的质感。中国电信研究院的薛俊礼博士就曾展示过这样的场景:借助嵌入衣物的微型传感器,马尔代夫那湿润的海风仿佛能真切地拂过你的脸庞,朋友递来的椰子汁似乎都带着阳光的温热。
这一切的背后,是5G无法比拟的传输速度在提供支撑。当你还在抱怨当下观看 VR 会头晕目眩时,6G 那微秒级的延迟将会使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重影误差不复存在,中国移动的可见光通信技术或许已经能够达成灯光下的零卡顿传输。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觉醒”
你家的扫地机器人还在撞桌角?6G基站将化身城市神经中枢。在北京昌平区开展测试的立体感知网络,有着着实令人惊叹的功能:它不但能够提前 10 秒对十字路口的车祸风险作出预测,而且可以凭借通信信号监测独居老人的呼吸频率。
“通智一体”算是另一个突破性概念了。比如说,在凌晨三点,突然胃痛发作。那时,你的智能手表所发挥的作用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拨打 120 急救电话。它能够刹那间唤醒社区医院的机器人药剂师,这个药剂师借助 6G 基站调用云端的强大算力,并且融合你的基因数据以及实时体征状况,在短短 30 秒之内就调配出符合你个人情况的止疼片。
中国方案的“太空暗战”
当马斯克的星链于近地轨道布局之时,中国于去年发射的 “星核” 验证卫星正凭借每秒 10 万次切换路由的智能,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在杭州,无人机集群达成了 0.1 毫秒的协同时延,这或许表明一支救援队能够在台风登陆之前就完成整片山区的三维建模工作。
专利领域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全球 38.4% 的 6G 专利铭刻着汉字的印记,华为的太赫兹通信原型系统的速度较 5G 快 100 倍,并且国家设立的 500 亿产业基金正在培育脑机接口等具有颠覆性的终端。
被遗忘的“数字难民”
但你想过吗?当医生通过全息影像为山区患者开刀时,那些不会操作智能手环的留守老人怎么办?中国移动的量子密话手机需历经指纹、声纹以及量子密钥三重认证,这对于习惯使用诸如 “123456” 这类简单密码的普通民众而言,或许显得过于繁琐。
实验室中的 6G 基站具备感知半径达 300 米内人体姿态的能力。这一特性,一方面能够使自动驾驶预先判断行人的行动,另一方面却也可能沦为新型的监控工具。如果在未来投入商用,那么当我们沉醉于无死角的信号覆盖之时,是否已悄然默许了隐私的全盘让渡呢?
选择与代价
2030 年不会骤然而至,而此时此刻,北京信息港的工程师们正在为微秒级的时延进行反复调试。我们总讨论“6G改变生活”,但也要想到:在技术狂奔的时代,人类该如何平衡效率与温度?
(此刻点击屏幕的你,已通过6G试验网读到这篇文章,虽然它暂时还藏在实验室里。你期待全息通话,还是更担忧数字鸿沟?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未来期望”。)
当年5g宣传片,拍成了科幻片,然后就等来了个寂寞
5g当时说的也是改变生活
5G当初比4G快1000倍结果是个💩
当5g牛批还没吹足够且没下文且浪费大量财力的时候,6g适时地再次出现了[点赞]
先搞好4G
吹牛逼的上来了
像五鸡一样就要不得啊,
没准备好,主要是钱不够。
垃圾网络
5G这陀都没臭完,又来6G了?是不是更臭?就像小日子喊5S,到我们这都升到8S了[捂脸哭]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赞][赞][赞][赞]
什么是全息通话
先把打电话的问题解决再把上网问题解决吧,一线城市很多小区连电话都打不了[笑着哭]
6G还没看见影子
流量太贵,用不起
我们准备好了,已经捂紧钱包了[得瑟]
啥时候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