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的时候,要给全军将士头一回授衔了。经过仔细琢磨皮定均的过往经历和担任过的官职,最终决定给他授个少将衔。等到这个名单拿到毛主席那儿去审核时,毛主席大笔一挥,就写了简简单单六个字,皮定均的军衔就这么给改了。
皮做得好,晋升就快点到晋中。
毛主席亲自做了决定,给皮定均颁发了中将军衔。
【这里有规定,在党校不能谈恋爱】
跟皮定均在事业上那股子勇往直前的劲儿,还有立下的一大堆战功比起来,他的感情路就坎坷多了。
皮定均初次见到张烽,心里头一下子就认定了她。他赶忙去找县长郑晶华,想让郑县长帮忙牵个线,好让张烽能成为他的媳妇。皮定均的想法挺直接,见到张烽那一刻,他甚至已经开始琢磨以后俩娃该叫啥名儿了。
郑晶华说完,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但很快就点头答应了。不过,等张烽听完郑晶华的来意,他立马就拒绝了,原因很直接:我不想和军人结婚。
郑晶华对那人毫无办法,只好一字不差地把话转告给皮定均,同时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没能把事情办好。皮定均见状,也只能暂时放下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能硬逼人家。
1942年,那次大反扫荡战斗结束后,部队开始休整。皮定均一得空,心里头就忍不住老琢磨起张烽来。
他自己也觉得挺纳闷,俩人不过就是见过一次,咋就非她不可了呢?
后来啊,皮定均的地位又往上升了一大截,直接成了司令员。这下可好,给他说亲的人都快把他家门槛给踩烂了。而且那些女方条件个个都挺优秀,但皮定均心里就认定了张烽,除了她,谁都不行。
之后,皮定均又开始四处探听张烽的消息。这回他长了心眼,直接去找跟张烽挺要好的刘湘屏,想让她帮忙牵个线搭个桥。
经过刘湘屏的精心安排,皮定均和张烽终于坐到了一起,共同欣赏了文艺节目《孔雀东南飞》。张烽全神贯注地看着表演,而皮定均呢,却感觉浑身不自在,像是屁股上长了刺。
没隔多久,刘湘屏就给皮定均递来了张烽写的一张纸条,纸条上头是这么写的:
刘科长说:我现在面临的就是学习和斗争这两大块,咱们党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谈恋爱。所以啊,你往后就别再提这茬儿了。
张火明
皮定均瞅着纸上的字,感觉每个字都像针扎一样难受。会开完了,他心情低落,一路闷着头回到了分区司令部,啥话也没说。
后来,皮定均的婚姻大事尘埃落定,徐子荣绝对是那场喜宴上的重量级嘉宾,他在其中可是出了不少力,帮了大忙。
徐子荣在走马上任前,专门去找刘伯承告别并请教工作方面的事儿。刘伯承没多说啥工作任务,就叮嘱他一件事,那就是多留意下皮定均的婚姻状况,帮他把把关。
因此,徐子荣一到新岗位,就立马给皮定均挑了几个挺合适的人,可皮定均一个都没看上。他心里头就认定了张烽,这辈子非她不可,别人都不要。
碰到皮定均这么倔的脾气,徐子荣没办法,只好答应去劝劝他。
徐子荣找到张烽,一问之下,才知道她现在还是一个人,不过呢,她已经明确说了,对嫁给军人这事儿没兴趣。
徐子荣见状,干脆来了个激将:“咋回事?你不会是看不上他们拼死拼活为党卖命吧......要是没了他们,咱俩现在能坐这儿?......”
徐子荣讲了一番让人醒悟的话,让张烽没话可说。在要走的时候,她说要先想想,回家跟家人讨论讨论。
徐子荣的事儿已经办妥,接着他就给张烽留了点时间,让他好好琢磨琢磨。
皮定均收到信后,心里头那个乐啊,简直比战场上凯旋还激动。
讲讲张烽的事儿,她去找了姐姐聊聊,结果被姐姐劝了好一阵子:“你咋这么倔呢?像皮司令那样优秀的人,你都看不上,你还想找啥样的啊?”
突然间,张烽感到自己已走到了绝路,就好像周围所有人都在使劲把他们俩——她和皮定均往一块推。
结果就是这样,大家费了好大劲,张烽最后答应嫁给皮定均了。20岁的张烽,嫁给了29岁的皮定均。说到皮定均,张烽一开始可能没那么喜欢,但时间一长,感情就深了,后来是真心实意地爱上了他。
【我就说你是个和尚】
结婚后,张烽给皮定均生了几个娃,皮定均从孩子小时候就管得特别严。他经常对皮效农他们几个说,绝对不能觉得自己是干部子弟就高人一等,一点骄傲的念头都不能有。
1955年开始实施军衔制度后,皮定均的三个娃就在军区的孩子学校念书了。那时候的小家伙们,聚在一起竟然会比较自己老爸的官职是高还是低。
有的人炫耀说:我爸可是师长,职位比你爸高多了!
有的人炫耀说,我爸肩章上杠多星也多,比你爸的星星还要多几颗呢!
后来,不知怎么地,这些话竟然都溜达到了皮定均那儿。
某天,皮效农他们仨从学校溜达到家,皮定均就把孩子们招呼到跟前,问他们:“要是有人问你爸是干啥的,官儿有多大,你们咋说呀?”
皮效农一下子明白了,可能老爸听到了外面的那些流言蜚语。他们三个兄弟瞬间愣在原地,不知道该咋接话。
过了一会儿,皮效农小心翼翼地嘀咕:“我瞅着你,就像是个出家人!”
皮效农心里头想的挺直接,他觉得吧,和尚这身份最不起眼,老被人瞧不起。你看那电影里头,凡是当了和尚的,都是实在没法子了,才走的这条路。
皮效农心里头那个得意啊,觉得自己真是机灵,怎么想出了这么个回答。可没想到,皮定均不光没夸他,反而还摇了摇头,接着又把他们几个打量了一番。
那俩兄弟赶紧接上话:“你就是太高了,老站着,害得我们根本瞧不见你肩膀上的牌子!”
皮定均还是坚决地摆了摆手。
过了好一阵子,他们还是想不出啥好主意。皮定均这才告诉他们解决办法:“你们直接就说不知道得了。”
皮效农他们瞪大了眼睛,心里直嘀咕:答案就这么容易?大伙儿一下子就乐开了怀,笑得东倒西歪。
但是,打那以后他们回到学校,就老老实实听老爸的话,从不跟别人炫耀老爸的职位高低。
【老皮不像官,像个老农民】
1966年春天那会儿,皮定均领着一帮军区机关的同事,跑到江西修水县的乡下支援工作。他们跟乡亲们一块儿吃饭、一块儿住、一块儿下地干活。
那天进村,皮定均背着沉甸甸的大包,肩上还抡着一把大锄头,跟着一群机关干部,慢悠悠地迈步进了村子,最后在饲养员罗大爷家里安顿了下来。
皮定均从不摆架子,他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已经起床,和大家一起出门干活,晚上也是一起收工。早上,当村里还是一片朦胧的时候,他就已经拿着粪箕子,到村子周围去捡粪了。
罗大娘一看,直接说了一句:“那家伙,哪里像个官,简直就是个地道的老农民嘛。”
罗大爷也对皮定均佩服得五体投地,皮定均的手艺真是太巧了,特别是他做的牛鼻栓,简直一流。罗大爷放了一辈子牛,自己弄的牛鼻栓跟皮定均的一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皮定均乐呵呵地说,他呀,原来就是村里放牛的孩子,后来被地主逼得没办法,才走上了革命的路。现在成了干部,可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从三月一直到七月,皮定均在赤江公社踏踏实实地当了五个月的地道农民。到了他走的那天,大伙儿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住在罗大爷家里,被大家亲切地叫做老皮的那位,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皮定均司令员。
第二年,皮定均再次带着军区里的一些干部,直接去了军区农场,动手干起了农活。
听说军区的大领导皮定均来了,他们赶紧安排车子去迎接,直接把皮定均接到了县委的宾馆去安顿。
皮定均干脆地回绝了对方,他笑眯眯地说,自己和大家一起动手干活,吃简单的饭菜觉得特别有味,睡在稻草铺上也觉得格外舒服。这次他们是专程来劳动的,所以就不去麻烦他们了。
县委书记他们走了之后,皮定均在农场埋头干了三天活,跟大家同吃同住,形影不离。
1976年7月7日那天,皮定均离世了,享年62岁。毛主席特意为他送上了最后一个花圈,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