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上网,黑话跟不上:网络造词乱象何时休?

大道微言 2025-01-25 23:01:07

由于工作关系,我得天天浏览网页,有时还看看直播、打打游戏什么的。一直以来,我就有个疑惑:“为什么那些短视频网红们都要把钱说成米?”

苦于孤闻陋闻寡闻,这事儿我还真不好意思问,以免别人笑我头发短、见识也短的。

不过,最近似乎有了“权威性”的解答,不过这解答一出,似乎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原来,据说江湖有一种说法,说是某种特定的词,如果出现了就会被限流。于是,写文章的也好,还是做视频的也好,全都采用了一种规避雷区的做法,那就是用所谓“黑话”来替换,比如说,多少钱叫“多少米”,气死叫“气S”,美美的叫“米米嘟”……有些甚至直接全部用英文了,如yyds指永远的神,如此等等。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好象到了外星球一般。

对于网上质疑这种情况的声音,早几天,某单副总裁公开回应称:“平台没有提‘钱’限流的规定……”直接把责任推给用户。

此言一出,瞬间引爆网 络。要知道,网友们苦千奇百怪的网 络黑话久矣,现在全把这锅推给用户,那这么多年所遭的罪岂不白受了?

确实,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些网 络黑话肯定不会凭空产生,如果没有这样那样的限流规定,用户何必多此一举?到如今,一句话就把自己给洗白了,也是醉了。

看看如今的社交平台,简直如同敌我双方的对阵,通个话、聊个天、发个信息都得加密,全是黑话。此风一路沿袭下来,愈演愈烈,大有刹不住的势头。

尤其是那些主导网 络风向的主播、网红,为了体现与众不同,几乎天天都在进行赛博版的“仓颉造字”,一顿乱造,信手拈来,真可谓“错别字与字母缩写齐飞,emoji和奇怪断句共色”,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真赶不上用词用语的变化。

尤其是美妆医美一类的直播间,简直是网 络造词的重灾区,主播张口就来,怎么想怎么造,怎么顺怎么来,乱七八糟满天飞:痘痘肌成了“小包包”,雀斑成了“小雀雀”……就是卖包卖衣服的,也是学得有模有样,羊毛大衣成了“咩咩大衣”,鸭绒成了“嘎嘎绒”……各种学动物叫声,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动物世界。

至于那些数字密语,那就更奇葩,更是摸不着头脑,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一块钱是馒头,这是啥意思?10块钱是鸡腿,一百块钱是榴莲……这是谁跟谁呀,乱造一通,搞得乌烟瘴气,没一点知识,仿佛就到了外星,全是鸟语。

多年前曾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真是这样,即使现在的网 络空间,数学是基础,不仅得听得懂,还得算得准。这不?他们手上的酒已经不叫酒了,叫“8+1”,这不费劲吗?我就纳闷了,为啥不叫“3x3”或“5+4”呢?不只是要这“9”的谐音吗?网 络黑话,真是不懂!

至于耳熟能详的第三者,网上也有专属称呼,也把它拆了,叫“2+1”,也有叫“小花”的,那为什么不叫“野花”呢?不更贴切吗?家花肯定没有野花香,听起来就味道十足,多好的词!

如果说上面这些基本上还大概看得出一些端倪,那么,如果是数字字母的缩写,那就更加云里雾里了。如do脸是整容,K老是抗老,B人是病人,还Q是还钱,出gui是出轨……

至于是某些敏感的用词,如党政方面的用词,那就更是变幻无穷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某”字就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了,它的出现频率数它最高,,就相当于血型里的O型血、排球里的自由人,随拿随用,如某市、某县、某局、某所,如忌讳的话,抖音可以写成某音,微博可以写成某博,如此等等,万变不离其宗。

当然,还有一种玩法,那就是空格法,即如果感觉一个词可能属违禁词,可以在这个词之间打一个空格键,使之不成为一个词,以规避敏感词,这个办法我自己也常用,为嘛?规避敏感词汇,因为一些广告垃圾信息、涉政违法信息等词语是不能用的,轻则扣分,重则封禁,所以,难怪网上各种造词层出不穷,没办法,网 络用词有这个管理机制,不得已而为之。

据说,这些“密语”“黑话”的最初出现,是为了规避平台的监管和限制,而这些平台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按照有关部门的通知落实的,也算是事出有因。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并不全在此。如某些替代词的出现,纯粹是有些用户对平台审核的模糊认识,因为不了解,只是道听途说,所以为了规避而一顿乱搞,甚至有些人为了流量,炮制所谓的一些教程进行售卖,其中不乏一些教程教人如何使用密语黑话,如此这般,以讹传讹,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此,成了一股股妖风。

所以,在某音副总裁的那条评论区底下,有人留言道:“谁想用错别字呵,还不是因为不确定有些词说了会不会被限流甚至封号,只能一刀切地都换掉……”这句话倒是一语中的,道出了用户们的心声。

比如说,当前网上业务争抢得非常厉害,为了阻止有人故意引流,其实是有不少雷区的,如在一个平台上不能提其他平台。于是,很多人为了避免被判定引流风险,便开始生造“小名”代替,如视频号标示像蝴蝶,所以叫蝴蝶号或小蝴蝶;抖音可以叫某音,也可用音乐符号或dy代替,闲鱼呢干脆画条鱼了;微信呢,可以vx,也可叫“绿泡泡”,也有是一个卫星的emoji的,又因为开机画面是一个地球,所以也有叫“地球号”……所以,如果有人问某个好东西哪里买的,对方说“地球”,你听得懂吗?这回答,简直让人无语。

但话说回来,一般人可能觉得如此乱造词语真的有些不可理喻,但其实,这些用词对于长期浸淫在网 络空间的那些电商工作人员来说其实已是了然于胸了,他们可能就是张口就来,根本不用过脑子,甚至下了网逛个街,都会习惯性问店铺老板:“这个多少米?”这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也怪不得他们,长此以往,话术已经定型了,根本改不了,所以,现在真要调整过来,把这股妖风刹住,只怕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这样下去,是会影响我们的文化的。

还记得几年前有个小学生吗?他就把“芭比Q”写进了作文里,还引发很多人怒批,由此可见,这些网 络梗对我们文化的污染有多重有多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如果再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网 络上的乌烟瘴气将不断扩散,直接侵蚀我们的日常语言,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细思极恐!

1 阅读:40

大道微言

简介:人间正道,大义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