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过上好日子,拥有美好的未来,所以往往会在孩子身上付出很多。
不过,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己明明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孩子的成长态势却并不乐观,甚至生活状态非常不理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就是因为家长的付出搞错了“方向”。
父母为让孩子好好发展,在经济上毫不吝啬,但没想到孩子长大后却一事无成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浩然的妈妈也是这样。
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就对孩子的物质生活非常关注,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为的就是能够让孩子在幸福中长大。
到了中学住校的时候,妈妈更是担心浩然会在学校里面吃不好,于是生活费也是给得很足。
起初,浩然觉得妈妈给的钱多挺好,但是后来浩然发现,妈妈给的钱多的话,会让自己有点“管不住自己”,担心自己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浩然就让妈妈少给点生活费,和同学们一样就行。
但是,妈妈却不肯,非得给浩然远超于同学的生活费。
要知道,浩然毕竟是个未成年人,虽说有一定的自制力,但对金钱的渴望也是有的,最终在妈妈的坚持下,内心对金钱的渴望战胜了自己的自制力,接受了妈妈给的高额生活费。
而就如浩然自己所预料的那样,自己在中学阶段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金钱观。
其实浩然也知道自己的金钱观是有问题的,但苦于在向妈妈求助的时候,没能够得到妈妈的理解,从而导致自己的自控防线被击破,错误的金钱观没有得到修正。
就这样,上大学的时候,浩然仍旧获得了妈妈给的高昂生活费,让浩然能够在大学更专心的学习、更好的生活,完全不需要像别的同学那样去考虑勤工俭学、做兼职等等。
但同时,这也让浩然失去了大学期间的重要一环“社会实践”,毕业之后,同学们都因为有过社会实践经验而顺利找到工作,但浩然却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长时间没找到工作。
社会实践的缺失可能削弱了求职者对于职场环境、职业角色及工作内容的实际了解和体验,导致他们在面对工作机会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容易陷入理想化与现实差距的冲突之中。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限制了求职者的选择范围,还可能降低其就业满意度和稳定性,因为即便找到工作,也可能因初期的不适应或期望不符而迅速感到挫败。
这其实很正常,因为浩然十几年来都是在上学,上学的环境和工作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浩然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就很难顺利地适应工作环境。
就这样,浩然就成为了一个暂时没有工作的人。
对于儿子没工作这件事,浩然妈妈倒没有催浩然,还表示“不急”,并且每个月都会给浩然发“工资”,以让没有找到工作的浩然仍旧能够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自己暂时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妈妈给点生活费,浩然是很愿意接受的,但是浩然却不希望妈妈一直给,也不希望妈妈给得太多。
因为浩然这个时候是很有理想、有干劲儿的,虽说自己刚毕业和社会磨合的不好,但浩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工作,实现自给自足,不再靠父母。
于是,又像之前一样,浩然拒绝妈妈每个月都给钱的行为,想要通过“缺钱”来激发自己的斗志,从而开启自己的事业激情。
但是,当妈的怎会让孩子吃苦?妈妈坚持每个月给浩然5000元生活费,浩然不要都不行,妈妈会直接转账过来。
结果,时间一长,浩然慢慢享受到了不工作也能够有很好的生活这种感觉,内心的斗志也越来越弱,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名“宅男”,不再想什么工作的事情,整天无所事事,多年一事无成。
为什么父母付出了那么多,孩子仍旧一事无成?
错误的付出还不如没有,要懂得正确付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孩子本身将会自然地产生一些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比如自制力、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就像浩然,上学的时候,知道零花钱、生活费太多,可能会导致自己出现错误的金钱观,从而产生了让妈妈少给钱避免自己形成错误金钱观的思维,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思想。
又比如浩然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知道过多的金钱资助会让自己丧失斗志,所以拒绝大量生活费的行为,也是一种自我发展性保护行为。
浩然知道自己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希望通过获得妈妈的配合这种被动方式,来达到避免自己养成坏习惯、形成堕怠意识的结果。
但是很可惜,妈妈却没有配合,没有理解孩子发展的真正需求,只觉得给孩子钱就是对孩子好。
结果,却将一个本来具有强烈斗志的孩子,生生给养成了一个“废物”。
所以,家长们要懂得如何付出,才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孩子的发展。
✔理解与尊重——情感付出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付出,做到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
就拿浩然妈妈来说吧,其实浩然最后一事无成,和妈妈的不尊重与不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妈妈根本没有想过为什么浩然会提出那样的要求,不知道浩然当时的心理情况是怎样,也没有想过去了解。
同时,浩然的妈妈也没有尊重浩然的意见,最终导致浩然的真正成长需求没有被满足。
✔交流与陪伴——时间付出
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养好一个孩子更不容易。现在很多家长的育儿思维其实都是“养大孩子”,所以很多家长都是拼了命地给孩子赚钱,但是却不懂得给予孩子应有的陪伴与交流。
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的健康发育,是非常需要家长进行参与的,如果家长只是顾着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精神、性格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
这一点,其实我们能够从留守儿童身上看出来,很多留守儿童都存在一定的成长问题,就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家,缺乏沟通和陪伴导致的。
✔反馈与关爱——精力付出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困难等“荆棘”,在面对自己解决不了、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时,孩子往往会向家长求助,而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反馈,这样才能够助力孩子成长。
就比如浩然向妈妈求助“少给钱”,妈妈就没有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导致孩子的问题没有被解决,并且不断地扩大。
另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很多成长问题其实是不被孩子所发现的,或是孩子无法表达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拥有足够的耐心来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成长问题,及时地给予孩子关爱,从而避免孩子产生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
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家长们要预料到孩子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从而主动地帮助孩子预防、解决这些问题。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给孩子金钱,会给孩子“三种本事”
想要孩子能够发展好自己、过上幸福理想的生活,其实并不应该给孩子钱,因为金钱是腐朽个人意志的糖衣炮弹。
所以,要想真正地帮助孩子,那么家长就应该教给孩子这三个本事。
第一种:建立“渔”的思想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家长,想要让孩子发展得更好,就需要让孩子建立“渔”的思想,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思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浩然的妈妈给了浩然很多钱,但是却没有帮助浩然建立“以钱生钱”。
比如存款、投资、做生意等的思维,所以钱在浩然手中,只能用来“花”,不仅无法将资源用于自己的发展,还养坏了自己的品性。
孩子如果没有“渔”的思想,那么将会非常难以抓住发展机会。
第二种:掌握“渔”的行为
只有思想,而不知道如何行动、没有机会,那么孩子也是无法发展的。
就比如,浩然拥有一个找工作的心,拥有激情,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时候妈妈应该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孩子找工作,或是提供求职经验,给孩子创造机会,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发展自我的技能。
第三种:建立自己的“鱼塘”
“鱼塘”,也就是资源圈,包括但不限于人脉关系、职业技能、信息渠道等。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社会中有一些人赚钱很轻松、很快,有些人却赚钱很难,这其实就和“鱼塘”有关系。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提醒孩子,要注意维护自己的资源圈,这样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才会更加的顺畅高效。
写在最后
经常给孩子钱、大量给孩子钱,其实是对孩子发展有负面影响的,很多“败家子”、“纨绔子弟”在一开始未尝不想靠自己的努力发展,但最终都被金钱所带坏。
所以,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只给孩子钱,而是会让孩子学会本事,这样孩子才可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