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日本富士电视台一名制作人以聚餐名义安排新人女主播与知名艺人中居正广(前SMAP组合成员)会面。然而,聚会当天除中居与受害者外,其他受邀者均未出席,中居趁机对其实施性侵12。受害者身心受创后,发现此次聚会实为电视台高层设计的“献祭”行为——以女员工为“性资源”讨好圈内大佬5。尽管受害者试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多家律所因加害者为中居正广而拒绝代理,最终在公益团体协助下以9000万日元(约合57.7万美元)达成庭外和解6。
二、社会反应与商业反噬事件曝光后,日本社会舆论哗然,多家媒体揭露富士电视台存在系统性“献祭女主播文化”,即将女员工作为性资源用于维系与艺人、资本方的关系4。这一指控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企业撤资潮:截至2025年1月20日,日产、丰田、花王、7-11母公司等超20家企业宣布暂停在富士电视台投放广告,部分企业明确表示此举基于人权方针与企业社会责任110。
经济重创:广告业务占富士电视台媒体收入的77.1%,撤资导致其当季度广告收入蒸发233亿日元(约1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暴跌198亿日元9。
三、系统性献祭文化的暴露常态化操作:《周刊文春》进一步披露,富士电视台编成部长期组织女主播与男艺人聚餐,干部通过观察女主播的“接待表现”评估其职业前景,甚至将此类活动扩展至其他电视台的女主播3。
高层包庇与失责:社长港浩一在记者会上回避关键问题,仅宣布成立第三方调查委员会,但拒绝回应受害者投诉,甚至限制媒体提问范围,被批“30次使用‘不知道’推诿”96。
四、事件后续与行业震荡中居正广引退:2025年1月23日,中居宣布退出演艺圈并关闭个人事务所,但全程未公开道歉,被指“逃避责任”39。
管理层辞职:1月27日,社长港浩一与会长嘉纳修治引咎辞职,富士电视台承诺启动独立调查并改革内部管理129。
行业反思:事件触发日本社会对娱乐圈性别歧视的深度讨论,#MeToo运动再度发酵,多档节目停播整改,电视台与广告商的合作伦理被重新审视47。
五、结构性问题的警示此次丑闻暴露了日本娱乐业三重痼疾:
权力不对等:电视台依赖大牌艺人维持收视率,导致对艺人恶行的纵容9。
性别剥削制度化:女员工职业晋升与“性资源化”挂钩,维权渠道被系统性压制6。
法律与舆论失效:高额和解金成为掩盖犯罪的工具,媒体监督受限于业界潜规则1。
结语富士电视台丑闻不仅是单一事件,更是日本娱乐产业性别权力结构的缩影。企业撤资与高层更迭仅是表象,唯有打破献祭文化、建立性别平等的行业规范,方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