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重提刘嘉玲被绑架,是“敢说真话”还是无底线博流量?

罗罗谈娱乐 2025-03-19 05:02:27

35年前刘嘉玲被绑架的阴影,近日因导演王晶的一档节目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当“娱乐圈秘闻”成为流量密码,是揭露真相还是消费他人苦难?

这场争议背后,暴露的不仅是旧日港圈的黑暗,更是当下舆论场的伦理困境。

王晶在自制节目《王晶笑看江湖》中称,1990年刘嘉玲被绑架事件实为“乌龙”。

绑匪原计划绑架1987年港姐亚军李美凤,因跟踪失误临时转向刘嘉玲,导致后者成为“替罪羊”。

据其描述,绑匪本为“求财”的小混混。

目标错换后强行掳走刘嘉玲并拍摄不雅照,事件后续更因《东周刊》刊登照片引发全港艺人抗议。王晶的“内幕”看似补充了历史空白。

却将两位女性推向舆论漩涡:李美凤被贴上“幸运逃脱者”标签,而刘嘉玲的伤疤被反复撕开,甚至被网友调侃“命里该有此劫”。

“揭秘”还是“二次伤害”?刘嘉玲曾公开表示已原谅所有人,但强调“原谅不是遗忘”。

如今王晶以“江湖秘闻”为噱头重提细节,甚至描述绑匪“图财不害命”的荒诞逻辑,被网友痛批“消费受害者苦难”。更讽刺的是,节目同期提及的梁家辉、吴雪雯等艺人遭遇黑帮胁迫事件,均未引发同等关注。

唯独刘嘉玲绑架案登上热搜,印证了“女性受害话题”的流量优先级。

港圈避讳,内地营销号“接力炒作”港台艺人多年来对此事讳莫如深,梅艳芳、张国荣等生前好友更极力保护刘嘉玲隐私。

反观王晶选择在内地社交平台爆料,话题迅速被营销号加工成“猎奇故事”,配以耸动标题全网传播。

有网友直言:“当年《东周刊》伤害她一次,如今王晶和营销号又伤害她一次。”

王晶以“敢说真话”自居,却选择性忽略关键问题:

为何在刘嘉玲未主动提及的情况下代述隐私?所谓“内幕”实为二手传闻,是否核实过真实性?节目中,他一面痛斥黑帮对女艺人施暴“过分”,一面又用同样暴力叙事吸引眼球,被质疑“以正义之名行剥削之实”。

网友的“吃瓜”心态与平台算法共谋,将悲剧娱乐化。

热搜话题下,有人调侃“李美凤该给刘嘉玲送锦旗”,有人追问“不雅照细节”,甚至衍生出“阴谋论”猜测。这种狂欢,与当年《东周刊》事件中民众声讨媒体的正义场景形成刺眼对比。

刘嘉玲的豁达,本是她走出阴影的勋章。

她在综艺中坦言:“我比想象中更坚强。”但这份坚强,不应成为他人肆意消费的借口。当公众赞叹她“涅槃重生”时,也需反思:我们是否在用“赞美受害者”的姿态,合理化对他人苦难的围观?

黄金时代的港圈黑幕需要被记录,但记录的方式应带有人文温度。

真正的“揭秘”,不是将血泪史包装成猎奇故事,而是推动行业反思与进步。

王晶的“江湖故事”若只剩流量算计,那么所谓的“敢说真话”,不过是又一场精致的利己主义表演。

毕竟,没有一种流量,值得以他人的伤口为代价

0 阅读:1

罗罗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