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跨越十年的黄昏恋,最终竟以斧头、绳索和冰冷的墓地收场。
广东汕尾一60岁男子因不甘分手,将代课教师女友诱骗至墓地旁,用斧头砍击其头部致死并抛尸。

案件背后,是扭曲的情感纠葛与精心策划的杀戮阴谋。
这场悲剧为何发生?法律将如何严惩凶手?
血色黄昏:十年感情以杀戮终结1.甜蜜开端到关系破裂据家属透露,60岁的吴某某与受害人陈女士(化名)相恋十余年。
陈女士是一名代课教师,早年丧夫后与吴某某共同生活。

初期两人感情和睦,但近年来因经济矛盾与情感疏离频发争执。2024年8月,陈女士提出分手,吴某某表面接受,实则策划了一场致命报复。
2.墓地旁的死亡陷阱吴某某以“最后一次见面”为由,将陈女士骗至汕尾某偏僻墓地。
现场证据显示,他提前准备绳索和斧头,趁陈女士不备将其双手捆绑、堵嘴,随后用斧头多次砍击其头部致其死亡,并将尸体抛入墓地旁深坑。

作案后,吴某某多次向家属谎称“陈女士离家出走”,甚至伪造其行踪信息干扰警方调查。
直至数日后,家属通过社交媒体曝光案件细节,警方才锁定其犯罪证据。
案件三大骇人细节1.手段极其残忍
法医报告指出,陈女士头部遭受多次斧击,颅骨碎裂,且被抛尸前已无生命体征。捆绑痕迹显示,她曾激烈挣扎却无法逃脱。
2.预谋性犯罪吴某某提前购置作案工具,并选择人迹罕至的墓地作为抛尸点。其邻居称,案发前数日曾见他频繁驾车前往墓地“踩点”。
3.利用亲密关系行凶十年同居生活让陈女士对吴某某毫无戒备,甚至案发当日仍相信对方“只是谈谈”。这种信任反而成为凶手实施犯罪的“掩护”。
法律视角:为何必须“死刑起步”?1.故意杀人罪成立,加重情节明确根据《刑法》第232条,吴某某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且存在三项加重情节:
手段特别残忍:使用斧头连续砍击要害部位;逃避侦查:编造谎言误导家属与警方;特殊关系作案:利用情侣信任降低被害人警惕。2.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成关键司法鉴定确认吴某某无精神疾病,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这意味着其无法以“精神异常”为由脱罪,最高可判死刑。
3.家属维权路径陈女士家属已委托律师提交《量刑意见书》,要求严惩凶手,并计划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索赔丧葬费、精神损失费等。律师建议家属保存聊天记录、财物往来凭证等关键证据,防止凶手转移财产。
社会反思:中老年婚恋安全警钟1.情感纠纷成高危导火索本案并非孤例,近年来中老年人因情感矛盾引发的恶性案件频发。专家指出,部分男性在长期关系中形成“占有欲执念”,一旦面临分手易走向极端。
2.女性安全防护短板经济依赖风险:陈女士承担家庭主要经济压力,却未对伴侣收入状况产生警惕;安全意识不足:分手后仍单独赴约,未告知亲友行踪。3.舆论热议:情感与法律的博弈网友观点两极:
严惩派:“必须死刑!利用感情杀人罪加一等!”反思派:“中老年女性需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分手应避免私下接触!”从甜蜜相伴到血色结局,此案撕开了中老年婚恋中隐藏的危机。
法律严惩凶手的同时,更需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安全。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