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9军全军覆没:名义上是因为叛徒出卖,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原因!

楚风文史 2025-02-07 02:53:2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红29军的覆灭,很多人都把锅甩给叛徒,说是因为有人出卖,导致全军覆没。

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要知道,一支军队的生死存亡,绝不会只靠一个叛徒就能决定。

真正的原因,藏在更深的地方,甚至可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那么,红29军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呢?

一支特殊的队伍

1932年的陕南,山高路远,各路武装势力盘踞一方。当地有个特殊的武装群体,叫"神团"和"烟户团"。

这些人平时干什么?欺行霸市、横行乡里,老百姓看到他们都绕着走。红29军刚组建时,为了快速发展壮大,把这些地方武装都收了进来。

这些"神团"的人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地主豪绅的打手,有的甚至是土匪出身。

别看他们穿上了红军的军装,心里想的还是自己的那一套。训练时磨洋工,执行任务挑三拣四,革命精神更是一点没有。

他们看不起共产党人,认为这些人不过是一群没本事的书生。然而,红军的领导人也低估了改造这些人的难度。

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给他们穿上军装、端上枪,就能把他们变成革命战士。殊不知,这些人的思想根基深厚,岂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

革命队伍里混进了这么一批人,无异于养了一窝蛀虫。表面上他们装作与大伙儿同甘共苦,背地里却在算计着自己的私利。

平时训练时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就算了,关键时刻还会临阵脱逃、里应外合。这样一支不纯不纯的队伍,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走得长远?

张正万:从红军将领到叛徒

张正万就是这帮人里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原本是"神团"的老大,收编进红29军后当上了指挥官。

表面上看,他对革命事业挺热心,还带着手下参加了好几次战斗。可实际上,这家伙心里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

他暗地里继续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的苞谷、地瓜都不放过。红军分配土地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损,心里就更不痛快了。

平时跟手下人喝酒的时候,没少说红军的坏话。渐渐地,他开始打起了背叛的主意。

张正万的两面派作风,其实早有苗头。他虽然口口声声喊着革命口号,但私底下却对共产党的领导心存不满。

他觉得自己本事不小,凭什么要听一帮没见过世面的人指挥。再加上党内肃反有些偏颇,让他更是心生怨气。

表面上不好发作,背地里就嚼舌根、煽风点火,天天挑拨是非。

人是最难改变的,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山大王作风的家伙。张正万收编到红军后,表面功夫做得漂亮,可骨子里的劣根性一点没变。

他嗜酒如命,动辄召集手下喝个烂醉,借酒撒疯。即使是在紧要关头,他也能扔下任务去寻欢作乐。这样一个人,真的能指望他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吗?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往往体现在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张正万为人狡诈、善于钻营,却缺乏大局观和长远眼光。

他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不在乎革命理想能不能实现。他那点才能,只够在一亩三分地里耍耍滑头,一旦置身革命洪流中,就必然要走向反面。

马儿岩的致命疏忽

1933年3月,红29军把指挥部设在了马儿岩。这地方山势险要,一般人根本攻不上来。

军部的同志觉得这么安全的地方,用不着太多防备。再说主力部队都分散出去打仗了,留守人员本来就不多。

这下可给了张正万可乘之机。他暗中观察,发现军部警戒松懈,守卫力量薄弱。

1933年4月1日,趁着天还没亮,他带着一帮叛徒摸上了山。军部的同志完全没想到会有内部人员背叛,等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已经晚了。

马儿岩事件,暴露了红29军在队伍管理上的严重漏洞。一个指挥部门户大开,警卫工作如此马虎,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更令人费解的是,张正万的反常举动早有端倪,军部领导却熟视无睹。要知道,叛变可不是一时冲动,背后必然有长期谋划。

张正万平时一有机会就聚众喝酒、散布谣言,居然就这么明目张胆地给人洗脑。这要是放在其他军队,早就被送上军事法庭了。

一个连自家门都看不好的指挥部,又怎么能指挥好整支部队的作战?革命队伍容不得一点马虎,哪怕是一个看似最可靠的内部人员,也要时刻提防。

可偏偏这支部队疏于管理,思想教育跟不上,才酿成了大祸。马儿岩的悲剧,不仅仅是一次偶然事件,更反映出红29军在队伍建设上的致命缺陷。

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红29军在陕南搞土地革命的时候,手段确实有点过激。不光地主的地要分,连一些富裕农民的土地也给分了。

有些人家本来就是靠着辛苦劳动攒下来的一点家底,结果也给扫进了地主富农的范畴。

收编的队伍里有不少是地主家的亲戚,他们看到自家的地被分了,心里自然不服气。

有些中农本来对革命还挺支持的,结果自己也成了打击对象,这下对红军的态度也变了。

土地革命本是件大好事,关键是要讲究策略。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棍子打翻,难免会引起新的矛盾。有些地区的阶级成分本来就复杂,不能用简单化的标准去划分。

更何况,即便是地主富农,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开明地主也是支持革命的,一定程度的团结争取也是必要的。

可是红29军在这些问题上考虑不周,结果把一些本可争取的力量推向了对立面。

土地革命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很多基层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一个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更要命的是,有些人私欲膨胀、借机敛财,把土地革命当成了中饱私囊的机会。

表面上喊着"农民翻身得解放",背地里却在算计着自己的利益。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了土地革命的成败。

发动群众搞土改,关键要把政策讲明白,把道理讲透彻。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农民就会拥护,地主就该打倒。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也要因地制宜。一味搞"左"倾冒险主义,不讲策略、不顾后果地去做,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革命管理不是儿戏

红29军的干部虽然革命热情高,可是管理经验明显不足。

对收编的这些地方武装,既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张正万这样的人能当上指挥官,本身就说明干部选拔制度有问题。

1933年4月6日,经过短短几天的混战,八十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军长陈潜、政委李艮等领导干部全部牺牲。一支充满希望的革命力量就这样覆灭了。

说到底,要搞好一支革命武装,光有革命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纪律要严明,制度要健全,干部要过硬。

尤其是对那些出身复杂的队伍,更要加强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绝不能让那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进而做出危害革命的事。

但是,这一切红29军都没有做好。队伍涣散、纪律松弛,里应外合的事屡有发生。

甚至连张正万这样的叛徒,也能在重要岗位上为非作歹。这不是偶然的失误,而是管理体系的全面溃败。

从某种意义上说,红29军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于自身的错误和失察。

革命事业千头万绪,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破绽。管理不善、思想不纯,就如同在火药桶上玩火,迟早要酿成大祸。

可悲的是,张正万叛变的征兆早就显现,军部领导却没能及时采取措施。等到叛变发生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连自己人都看不住,又怎能指望战胜强大的敌人?

《——【·结语·】——》

红29军的悲剧告诉我们,打江山可不是请客吃饭。革命队伍里藏着一颗定时炸弹,军部却浑然不知。

张正万这个叛徒固然可恨,可是当初要是把队伍管理好了,也不至于让他有机可乘。

人心不齐、管理混乱,再加上政策激进,这才是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