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叫做《中国是否已经过了巅峰时期?》。
从文章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位教授讨论的是目前在美国政坛极为关注的“中国问题”。而他在文中提出的观点,也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比如,约瑟夫·奈认为,如今的中美博弈愈演愈烈,而相比于中国,美国手握五大优势,中国始终无法超越......近年来,中美两国的关系不断紧张,冲突愈演愈烈。这不仅体现在经济竞争中,也逐渐扩展到军事、科技和外交等多个领域。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遏制政策尤为显著,从科技封锁到贸易战,再到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这一系列措施无不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警惕。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正在威胁其全球领导地位。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5G技术,中国的进步被视为对美国霸权地位的直接挑战。美国之所以采取遏制政策,源于对自身全球领导地位的深刻危机感。
冷战后,美国长时间稳居世界强国之首,然而,随着中国迅速崛起,美国的这种主导地位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不仅在经济规模上接近美国,还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项目中,赢得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对美国而言,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对其全球战略布局的直接威胁。美国认为,如果不加以遏制,未来世界的规则和秩序很可能将不再由自己主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西方学者和政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表现出高度关注,频频发出各种警告和分析,试图预测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约瑟夫·奈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提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论调,认为尽管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美国依然拥有五个不可忽视的优势。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奈认为美国无需过度担心中国的崛起,也无需恐慌于两国的激烈竞争。在约瑟夫·奈的分析中,美国的地缘优势是其长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强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奈指出,相较于中国,美国几乎没有来自邻国的直接威胁。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壤,两国政治稳定且与美国关系密切,尤其是加拿大,美国与其共享世界上最长的边界线。因此,美国并不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和精力来应对邻国的潜在冲突。相比之下,中国的地缘环境要复杂得多。中国周边存在多个具备军事和经济影响力的大国,如印度、俄罗斯、日本等。然而,奈的这一观点显然忽视了一些关键问题。首先,美国虽然没有来自邻国的威胁,但其在全球的军事部署和干涉行为让其卷入了多个地区的冲突与矛盾中。
美国在中东、东亚、欧洲等地的广泛存在使其不得不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维持其全球霸权。反观中国,尽管面临复杂的地缘环境,但始终秉持着“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处理与邻国的纷争,例如与东盟国家通过谈判达成了南海争议的某些共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为地缘战略提供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因此,奈认为美国无需担忧邻国威胁的观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可能显得过于片面。在能源方面,奈强调美国已经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净出口国,这也是其与中国竞争中的一大优势。近年来,随着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开始出口能源,这使得美国在能源供应问题上更为自主。与此相比,中国仍然依赖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尤其是中东和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因此,奈认为,这一能源差距使得美国在与中国的博弈中占据了优势。
尽管奈的这一分析反映了当前的能源格局,但这一观点同样过于片面。首先,虽然美国是能源净出口国,但其能源行业依然高度依赖全球市场的价格波动。全球石油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比如,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会影响到美国的生产成本和经济增长。而中国尽管依赖进口能源,但近年来中国加快了能源多元化战略的发展,包括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国,尤其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并逐步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因此,奈关于美国能源优势的观点,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可能不再具备他所认为的压倒性优势。约瑟夫·奈的第三个论点集中在美国的人口优势上。他认为,美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会占据人口上的主动权,因为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移民接收国之一。大批高技能移民的涌入为美国提供了稳定的劳动人口增长,根据预测,美国在未来十年内劳动人口将增加5%。与之相比,中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尽管中国总人口超过美国,但由于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9%。奈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减少可能导致工业体系承受巨大压力,甚至面临崩解的风险。然而,奈的这一论点忽略了中国在应对人口问题上的长期规划。
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依赖劳动力的传统工业模式正在逐步改变。与此同时,中国虽然面临人口挑战,但在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美国移民政策近年来变得更加严格,移民数量的增长面临瓶颈,美国人口优势可能并不如奈描述的那样乐观。在金融方面,奈指出,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国际交易货币,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全球大部分贸易和投资都使用美元结算,美国的金融影响力无可匹敌。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也使得美国可以更为从容地应对外部经济冲击,维持经济的稳定性和全球影响力。但是,奈可以忽略的一点是,近年来,中国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逐步增加与其他国家的本币结算协议。
尽管人民币尚未能完全撼动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但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正在增强。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这种趋势不容忽视。技术优势是奈论述中的最后一项,也是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引以为傲的资本之一。奈特别提到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三大领域,并认为美国在这些关键技术上保持着对中国的相对优势。
他认为,依赖这些技术创新,美国将在未来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通过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和军事优势。尽管美国在这些技术领域的确处于全球前列,但中国近年来的技术进步速度同样引人注目。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突破,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中国的华为、中兴等公司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尽管美国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仍具有优势,但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且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可以迅速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此外,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规模投资,正在推动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加速技术研发,进一步挑战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总的来看,约瑟夫·奈对美国在人口、金融和技术上的优势分析固然有其道理,但这些优势并非坚不可摧。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和创新,逐步削弱这些差距,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约瑟夫·奈的观点反映了许多美国政客的思维模式,他们认为美国必须通过遏制和竞争来应对中国的崛起。这种心态源于美国的霸权思维,深植于对丧失全球主导地位的焦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竞争的本质是由美国发起的,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的发展,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绝对优势。这种霸权心态无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应有的合作共赢理念。与美国的霸权态度不同,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在全球事务中倡导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并非为了取代谁,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复兴与繁荣。即便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中国依然不排斥与美国合作,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推动全球经济和科技进步。
希望美国能够抛弃不正当的竞争心理,放下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与敌意。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肩负着推动全球和平与繁荣的重要责任。只有在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两国才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开创更加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家里大学知名学者警告,中美关系较量,美无法自拔。中国即将走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