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炘炀的父母中了基因彩票,生出来一个天赋极佳的儿子,10岁考上大学,13岁考上研究生,16岁读博士,然后泯然众人矣。
张炘炀的天赋是偶尔所得,他的平凡毫无疑问是父母所害。
父母的愚蠢让他错失了去德国进修的机会,父母的欺骗让他错失了北京一套房,而2011年的房价还尚未暴涨,他家也不是买不起,而是不相信他的判断。
中国父母在子女面前有一种非常强大的迷之自信,认为父母一定比子女聪明,见识比子女更广,比子女更有远见卓识,即使自己的子女是天才,即使自己的子女可能是下一个爱因斯坦,那也不可能比自己聪明。
孩子如果能成才,那么大概率是自己的功劳;如果孩子无法成才,那么大部分是父母的责任。
这不是调侃,也不是抬杠,更加不是讽刺,而是客观事实。
成才的子女绝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独立打拼,被埋没了的人才基本都有一对愚昧的父母。父母的百般阻扰、百般干预基本能成功地阻止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张炘炀的天赋,但是这些人当中也有不少人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生活过得远远比张炘炀好。
这就需要父母多思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因素促使了天赋不是那么出众的人也获得了成功,别人家的父母到底做了什么正确的事情?
其实父母所需要做的事情并不算苛刻——正确地引导孩子,正确地放手,就是最正确的教育方式。
所谓正确地引导孩子就是在孩子面前多做积极正面的事情,在孩子面前读书、听音乐、健身,展示勤奋、认真、独立这些品质,长久在孩子面前这么做,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到这些品质,慢慢就会培养出来一些积极正面的兴趣爱好。
这些兴趣爱好不是用来赚钱的,不是用来显摆的,而是用来完善孩子的性格的,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兴趣爱好的人,内心阳光开朗的人。
我从来不让孩子在任何人面前表演什么特长,他不是我显摆的工具,他也不隶属于我,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仅仅只负责引导一些健康、良性的习惯和兴趣爱好。
我健身的时候,孩子喜欢看着,他也会喜欢跟着动一动,这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我听音乐的时候他也跟着一起听,我写东西的时候他也看着,时间一久,他也就会有一些良性的兴趣爱好。
然后就是适当地放手,不管孩子比自己聪明还是比自己愚蠢,都不要擅自作主干扰孩子的选择,除非他的选择是违反法律,或者明确踩到了道德底线。
就比如张炘炀这类天才,如果他自己决定去德国,父母不要阻止,支持他的想法就行。如果父母跟他商量之后的结果是在北京买房,那就买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任不能当儿戏,这是支持子女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部分中国父母,如果发现自己有个天才的孩子,第一件事是曝光媒体,然后以此捞钱,放在当下就是直播带货。
至于孩子愿不愿意这么做,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已经被利欲熏心了,父母掌握着子女的生杀大权,必须按照父母的想法来做,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伤仲永》这种例子,不只是存在于封建社会,也存在于当代社会,如果父母的思维没有得到进步,还会存在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