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明城墙,北有火车站。
10月11日重阳节,承载了百年历史的浦口火车站街区正式开街。这座历经多年修缮和更新的火车站,终于加入了南京城市文旅“全家桶套餐”之中。
尽管这座街区选在了国庆节后低调开业,避开了旅游旺季,却依然在这个普通的工作日上午,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
非节假日人潮汹涌
新晋网红地实至名归
进入中山码头,花一趟公交车的钱乘上轮渡,刚从浦口码头出来,很快就能感受到浦口火车站街区炽烈的观光氛围。
正对浦口码头的便是浦口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挂着“南京北站”四个字的车站主楼,大批游客正在拍照留念。加上旁边的站前雨棚,为来客留下了这座火车站的初印象。
火车站正门旁,便是浦口火车站街区的主体部分——大马路。
110年历史的浦口火车站以及周边一批文保建筑,经过精心修缮后正式对外公开。目前街区内对外开放的店铺包括书店、旧物店、旗袍店、民宿、小型展馆、小吃店、咖啡店、茶室等,商业气息并不太重,更偏历史厚重感。
尽管是周二上午,大马路上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且前来观光的群体,主要以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为主。
从周围人的口音判断,南京本地人占大多数,此外还有安徽口音、北方口音,甚至有台湾口音。从现场游客的观赏行为判断,愿意到此游玩的人们主要分为两类目的:追忆往昔与时尚打卡。
当面对着记忆中的浦口和一些标志牌时,许多衣着朴素的长者会驻足凝望好一阵子。
面对津浦铁路这段难忘的历史,许多爷爷奶奶辈们更是在标牌前认真浏览,时不时蹦出一句:“看!这是我老家沧州。”
在浦站记忆长廊,关于浦口火车站在我们教育课本里的身影,让不少年轻人好奇与观摩。
而另一波追求时尚打卡的游客,也会被浦口火车站的民国风情和独特韵味所吸引,比如很多打扮时尚的阿姨们,在街区任何上镜好看的打卡点摆出pose,化作微信群里的一张张合影。
津浦路民国建筑的红砖墙,成为街拍模特的又一小众好去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火车站旁废弃铁路与天桥,是全龄游客必拍的优质场景。
当然,还有为朱自清买橘子的父亲在浦口火车站留下的“背影”,是来此游览必合影的打卡点。
低调的浦口火车站街区
为什么如此热闹?
浦口火车站街区的开街,此前并没有做过多铺垫,却为何吸引了如此众多的游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是历史的沉淀感。
作为始建于清朝的津浦铁路终点和朱自清散文《背影》的发生地,浦口火车站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是中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样的标签下,刚开街的浦口火车站,自然第一时间成为国内旅游攻略、旅行博主推荐的出行目的地。
年轻人被互联网攻略“刷屏”,老年人则是因为浦口火车站真的是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1985-2004年近20年的客运时代,成为不少40后至70后难忘的出行回忆。
其二是南京城市文旅资源的有效链接。
南京主城西北部的优质文旅景点并不算多,中山码头和鼓楼滨江风光带算一个。当浦口火车站街区开业后,长江两岸的两处打卡地,通过一艘极具年代感的轮渡所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极大提升了游客观光的内容与体验感。
其三,就是让不少久居桥北乃至江北的众多本地市民,有了自己的“老门东”。
以桥北地区为核心的江北,城建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居住人口稠密,但缺乏鲜明的城市文旅典范项目。
浦口火车站街区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让大量本地市民有了休闲逛街、陶冶情操的新去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工作日,也有大量本地人流支撑起火车站街区热度的主要原因。
写在最后:岁月沧桑却又年轻活力的浦口火车站,她的开街意义非凡。
她为南京城市西北部新添了重要旅游资源,让游客多了选择;她为长江两岸交流带来了新的流量,让链接成为必然;她为“城市土著”贡献了关乎历史的情绪价值,让思念留在原地。
这一步城市更新的落子,的确是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