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那位失踪 4 岁小姑娘的安危,牵动着大家的心,但目前各方仍在海滩周边努力搜救,尚没有好消息传来,让我们保留一丝希望,再等待一下。

不过,有一点相信大家不会有异议,那就是:
少年儿童 + 无人看管 + 水边 =危险
目前很多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国家疾控中心以及各级医院都有关于少年儿童意外伤害及死亡率的统计。尽管这些统计的对象和方法可能有些差别,但对 1~14 岁的少年儿童来说,溺水死亡所占的比例都会位居前二名。而根据我国 2021 年全国死因监测的数据,溺水是 1~14 岁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
图源: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2021
此外,虽然我们常会看到有儿童溺水身亡的不幸消息,但溺水的伤害并不是只有“淹死”——一些获救的儿童因为溺水缺氧,留下了神经损伤甚至导致终身残疾,这会让孩子以后的生活更加坎坷,也会让家庭背上沉重负担。
儿童溺水的危害这么大,真的需要尤其重视。今天科普中国再次来聊聊少年儿童戏水的安全问题和误区,希望能够提醒广大家长,让自家的宝贝更安全一些。
只有江河湖海才危险吗?
告诉孩子下水危险就行了吗?
还能让孩子学游泳吗?
一些家长可能比较谨慎,觉得既然俗话都说了“淹死会水的”,咱干脆别让孩子下水,不就安全了吗?这事儿还真有人做过尝试。比如孟加拉国,因为国内水体密布,贫困人口又多,曾经每年都有 18000 名 5~17 岁的青少年溺水身亡。后来,孟加拉国启动了 SwimSafe 项目,在很多地区开设了游泳课程和社区游泳培训,让参与培训的少年儿童能够独立游泳 25 米、踩水 90 秒。根据该项目的报告,开设此类课程的地区,溺水死亡率下降了 50%。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游泳培训并不只是教会孩子游泳就行,教练还会传授孩子自然水体的特点和危险性等知识。当然,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教游泳这种方法就不太管用了,仍然需要家长仔细看护才可以。预防孩子溺水
我们还能做什么?
毫无疑问,管好自家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但百密一疏,孩子仍可能有意外发生,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了,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
改善环境,增强安全保障,如在容易发生风险的自然水体周围安装围栏避免儿童进入。
做好标识,一些不适合玩耍的水体周围,需要设立警告牌等标志。
管理好工程设施,比如合理设置排水通道、水井加防护盖等。
做好科普教育,学校、社区、家庭都需要经常普及溺水预防相关知识。
有风险的水体旁常备救生器械。
开设相关课程,教适龄孩子学习游泳。
检查家中隐患。
普及心肺复苏等基础急救技能。
此外,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在海边玩耍,请务必去当前开放的海水浴场,因为这些地方沙滩平坦,一般风浪较小,相对安全(如遇恶劣天气浴场关闭请勿硬闯)。而很多景点虽然也在海边,但岸陡浪急,别说是孩子了,成年人都很容易被浪卷走,这样的地方周围往往都会有“禁止下海”“浪大危险”这样的标志,千万不要在这种地方翻出护栏下海。还有些沙滩看似地势平缓,其实水情复杂暗流汹涌,且无救生员及管理人员,这种地方也很危险,也会有禁止下海的标识。
策划制作
作者丨丁崝 科普作者
审核丨汪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责编丨丁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