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不能靠想象,多提点现实的建议

社保从业胡海军 2025-04-17 10:13:29

现在很多人在为农民提高养老金水平鼓与呼。有的动不动就要求提高几百上千元。这样的建议不仅不现实,还会激化矛盾。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人平几百上千元,政府目前有没有那个经济能力,说了等于白说;二是如果农民缴费少,待遇却一下提得很高,人们谁还愿意缴费?特别是企业职工会不会有意见?所以,对于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建议,还是应当切实可行一些。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现行农民养老养老金水平低的原因。当前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35元,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可达500元以上。但截至2024年底,仍有超过60%的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不足200元,与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平均水平形成巨大落差。这种差距源于三个原因:

1、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缺乏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硬约束。

2、现行年缴费200-3000元的12档缴费标准,近七成农民选择最低档。

3、2.9亿农民工中仅有43%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针对上述原因,就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基础养老金调整体系

1、在中央财政保障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的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建立动态调整的机制,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

2、分区域动态调整机制。 各地省级政府根据物价指数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每两年调整一次地方补贴标准。

3、年龄梯度补贴制度。对70以上,80岁以上,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补贴。通过年龄分层缓解高龄农民的生活压力。

二、创新个人账户激励机制

1、制定弹性缴费补贴政策。对选择10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参保人,政府补贴比例从30%提高至50%。某地的试点表明,补贴比例提升使中高档次参保率从12%跃升至35%。

2、土地流转金代缴机制。允许将土地流转收益的20%定向划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通过"土地换保障"模式,使参保农民平均缴费额大幅提升。

三、鼓励农民参加职工或者灵活就业养老保险。

1、鼓励在企业工作的务工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2、对从事电商、物流等新业态的农民,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或者尝试"个人缴纳60%+平台企业补贴40%"的参保模式。

四、盘活农村资产补充养老资金

建立集体经济收益反哺机制。要求村集体将土地承包费、厂房租赁费等收入的15%注入养老基金池。

提高农民养老金不能依赖单一渠道,必须构建"基础保障保底线、个人账户强激励、资产盘活增积累、社会力量补缺口"的四维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将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转移、电商经济等要素转化为养老保障能力,方能在财政可持续的前提下,稳步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待遇。

0 阅读:2

社保从业胡海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