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又将飘雪,今冬初雪已迟到15天

北京知道 2024-12-18 20:30:19

今日(12月18日)北京晴冷依旧,不过,明后两天受高空低涡系统影响,天空将逐渐转阴,白天光照减弱,气温也有所降低,山区还可能有零星小雪或小雪。

尽管这次预报北京有雪,但冬季山区降雪并不少见,不少人更期盼的是一场全市范围的降雪。1991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初雪日为12月3日,今冬北京初雪已迟到15天。气象专家介绍,全市范围的降雪常常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需要合适的偏东风吹来水汽。 欠缺水汽,京津冀今冬还未出现较大范围降雪 近期全国大部雨雪稀少,冷得“干巴巴”的。以北京为例,这次也是山区飘雪,平原地区湿度小,见不着雪花。 要下一场雪,关键是水汽、气温和动力条件三者的配合。简单来说,足够低的气温是前提,再加上充足的水汽和良好的动力抬升,明显的降雪才会降临。 马上要到冬至节气了,为何京津冀一带还未出现较大范围降雪?据气象部门介绍,水汽条件不足常常是北方地区雪花难以现身的关键。常年来看,除了张家口、承德一些海拔较高的站点,京津冀地区大多数站点的初雪时间一般在12月中上旬,而今年12月上旬,冷空气活动虽较常年活跃,但低空的水汽供给情况一般,因而暂时未能出现较大范围降雪。 11月27日夜间,北京突然飘雪,城区多地也出现明显的雪花,人们纷纷上街拍照。尽管雪很快停止,地面也没有积雪,但这已经是北京今冬以来最明显的雪了。中国天气首席气象分析师信欣分析,当天北京低空湿度条件不利,但动力条件好,最后是“大力出奇迹”,就像拧毛巾里的水一样,把雪花“拧”出来了。 不过,明天的雪不存在“大力出奇迹”的可能,水汽不足依旧是制约因素。信欣介绍,太行山以东的京津冀一带低空太干燥,没有东风输送水汽,尽管这次高空槽很清楚,槽前有动力抬升,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解释,从明天的天气形势来看,就算具备再好的动力条件,没有水汽,雪也下不来。 气象高级工程师尹炤寅介绍,北京冬天足够冷,下雪的气温条件比较容易达到。“但是北京气候干燥,冷空气要爬过燕山山脉或太行山脉才能到达北京的平原地区(市区),‘爬山’后会丢失水汽,导致吹到北京的西北风非常干燥,最干燥的时候,最小相对湿度只有2%、3%,跟沙漠里的湿度一个等级。” 未来十天,北方依旧不会出现大范围雨雪 据统计,北京冬季初雪多出现在11月和12月。1991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初雪日为12月3日。尽管初雪并不会精准出现在12月3日,但这个日期依旧有参考价值:北京的初雪相比往年推迟了。 记者了解到,初雪日的统计时段是从当年的10月1日至第二年5月31日。个别年份初雪在次年1月或2月才出现,因此会出现跨年的情况,例如1970/1971年冬季初雪日出现在1971年1月19日。 据统计,1961年以来,最早出现初雪的日期为1987/1988年冬季的当年10月31日,这也是1961年以来北京地区唯一下在10月的雪,比平均初雪日期提前了一个月。 最晚出现日期为1983/1984年冬季的次年2月11日,比平均初雪日期晚了两个多月。值得一提的是,初雪日最晚排名前五中,除1983/1984年冬季外,第二至第五晚的初雪日均出现在2010年以后。 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中期天气来看,未来十天全国大部降水稀少,北方依旧不会出现大范围雨雪,今年没有出现“初雪”的城市还得再等一段时间了。 自2000年以来,北京年平均降雪日数有所减少 从数据来看,北京降雪日数不多,其中能达到大雪级别的降雪更是屈指可数。1951年至2019年的气象大数据显示,北京平均每年大雪及以上日数仅有0.4天,大概每三年才能见到一场大雪。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天擎”历史数据显示,1991年至2020年大雪节气期间,北京地区平均降雪日数为0.8天,平均降水量为0.92毫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通常还包含了雨夹雪、冰粒、米雪等。因此,普通人感受到的降雪可能还要更少。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1961年至2022年,北京冬季观测到降雪最多的为1963年冬,共有29天,第二多为1968年冬的27天。 降雪日数最少的年份出现在1982年冬,只有3天,其次为2006年冬、2010年冬、2013年冬以及2022年冬,整个冬天均只有4天出现降雪。 另外,自2000年以来,北京年平均降雪日数较20世纪有所减少。历史最少降雪日数的前10名中,2000年以后的年份占了7席。2000年以来,降雪日数达到20天以上的年份只有3个,分别为2000年冬(22天)、2002年冬(23天)和2012年冬(23天)。

记者/王景曦

编辑/白爽

校对/李立军

运营编辑/刘茜贤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