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是国家制定并贯彻使用的教育方针,真正实践执行这一方针的教育学者们应当被我们所尊重,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为了学生和国家辛劳一生的教育家,他就是北大原校长丁石孙。
丁石孙出生于上海,11岁那年,他入读中学接受新式教育。17岁那年,同时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他考入上海的大同大学,一开始是在电机系学习,在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确不擅长画图的缺点后,便转到了数学系。
20岁那年,他因为不满蒋政府的倒行逆施,积极参加学生抗议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开除,在当时的南方大学,丁石孙没有了容身之地,只好来到北方的清华大学。
从1948年到1950年,丁石孙完成了余下的大学学业,之后留在清华任教了两年。55年,28岁的丁石孙加入共产党。
1952年起,丁石孙进入北京大学任教,开始了与北京大学余生几十年的缘分,特殊时期,北京大学的教师都被下放去从事体力劳动,丁石孙也被安排了农场炊事员的工作。
当时全国的条件都比较艰苦,他每天都要去集市买菜,一旦可以买到豆腐,丁石孙都会很高兴,因为当时吃到高蛋白的食物太不容易了,后来当了北大校长,他也很关注食堂饭菜的味道和营养问题。
1978年起,在恢复正常教学的北大,丁石孙被选为数学系副主任,很快又升为系主任,1984年,他当选为北大校长,投选人是全体教职工,成为北大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众选校长,后来的北大校园,不少学生们都见到过这位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校长。
任职北大校长期间,丁石孙沿行北大科学民主的校风和学会,同时积极推动学校在行政、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改革,定下了把北大建设成世界级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提出了坚实基础理论研究、继而创新创造的教学方向。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与世界知名大学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形式,建设改革出不少新的专业院系,并且极大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助交汇。
丁老本人是数学大家,他在代数、数论、组合数学、数理逻辑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教学和科研成果,他参与编写了不少数学教材,如《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代数学引论》还被评为了国家级优秀教材特等奖,丁老还研究了数学哲学领域,其中《数学与教育》一书,系统诠释了数学在科学、人类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除了是一位数学家、教育家,丁石孙还是位社会活动家,不仅是共产党员,还是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历任数届民盟主席,带领民盟履行和完善我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他重视民盟内部建设,要求他们坚持优良的政治人格操守,正确参与和协助我党为国为民的事业,建设了如“中国粮食安全高层论坛”“灾害与社会管理专家论坛”等高层论坛,履行发挥了民盟的社会责任。
同时丁石孙还担任了数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任职期间,他积极参与了人大的立法工作,认为要坚持和完善人大的监督作用。
丁石孙还多次参与到外交事务的人员接待中来,并对外积极宣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他还担任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副会长,并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出了许多贡献。
2019年10月12日,丁石孙同志与世长辞,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丁老的追悼仪式,同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校长就是校长,整天这个级那个级,搞这些人不务正业,光想着投机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