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舞台到“秒空”神话2025年春晚,杭州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以一场《秧BOT》表演惊艳全网——穿花袄、扭秧歌、转手绢的动作行云流水,甚至与撒贝宁同台“整活”引发爆笑。
然而,比表演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后续的商业化表现:售价65万元的H1机器人上架京东数小时内售罄,9.9万元的G1款也被抢购一空。这场“一机难求”的现象,究竟是技术实力的证明,还是精心策划的饥饿营销?
“秒空”的真相2月12日,宇树两款人形机器人开启预售,H1售价65万元(60天交货),G1售价9.9万元(45天交货)。然而,几小时后平台显示“无货”,客服称需联系销售人员。次日,H1短暂补货后又迅速售罄,第三方商家甚至以日租1.3万元的高价转手。
官方回应的矛盾性宇树科技声称“任何普通用户均可购买”,但强调当前产品“偏重二次开发”,目标用户是“极客型个人”与企业开发者。这种“高端定位”与“面向大众”的营销话术形成微妙反差。
二、技术实力 vs 营销策略春晚效应的双重加持春晚和元宵晚会的连续曝光,为宇树机器人赋予了“国民级流量”。节目中,H1的19个关节、360N·m扭矩、AI驱动动作等技术细节被反复强调,尤其是转手绢的精准度被外媒赞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技术光环为其高价提供了合理性,但续航仅2-4小时的短板却被舆论选择性忽略。
2、饥饿营销的疑云尽管宇树否认限购,但预售模式、快速下架、第三方高价转卖等现象,与手机行业的“抢购套路”高度相似。有网友调侃:“65万不是问题,问题是抢不到!”这种稀缺性营销,既刺激了消费者紧迫感,也引发“炒作”质疑。
B端刚需与C端泡沫宇树H1的高价与其定位相符。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搬运(如逐际动力CL-1)、精细操作(如帕西尼触觉技术)等B端场景。而C端消费者购买动机复杂:极客玩家为技术尝鲜,普通用户则多出于“未来养老”“科技玩具”等想象,实际使用场景尚未成熟。
2.资本与政策的推手2024年宇树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广东省长王伟中近期密集调研深圳机器人企业,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加速行业扩张。但行业仍面临技术瓶颈(如续航、成本)与伦理争议(如就业冲击),需警惕泡沫风险。
成功范例:特斯拉Cybertruck特斯拉通过限量预订、长期交付周期制造稀缺感,但核心支撑是产品创新力。宇树若仅靠“春晚流量”而缺乏后续技术迭代,恐难维持市场信心。
2.翻车教训:“秦朗巴黎作业”事件2024年网红“猫一杯”因虚构剧本遭封禁,警示过度营销的反噬风险5。宇树需避免将技术产品娱乐化,削弱其专业价值。
宇树机器人的“一机难求”,本质是技术突破与营销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春晚流量放大了其技术亮点,但饥饿营销的争议亦暴露行业浮躁。若想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企业需做到两点:
技术务实:解决续航、成本等痛点,拓展医疗、教育等刚性场景;
市场透明:明确产品定位,避免用“全民狂欢”模糊B端与C端需求。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不应是资本游戏中的“理财产品”,而应是推动社会效率的革命性工具。
65万元的春晚机器人,你会为它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