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看到中美开打关税战,心中的狂喜根本压不住:机会千载难逢!

ho侯神 2025-04-15 11:32:27

前言

印度能承接全球产业链吗?这场被印度视为黄金机会的贸易战,藏着怎样的算盘?

戈亚尔甚至迫不及待地把这场关税战的锅往中国头上扣,声称全球贸易动荡的根源竟是25年前中国加入WTO。这逻辑就像是埋怨厨艺精湛的邻居把自家饭馆的生意抢走了,却忽视了自家厨师连刀都拿不稳的尴尬现实。

亚洲股市在戈亚尔发言当天的历史性下跌,似乎是市场对这种乐观论调的无声回应。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愿景背后,印度制造业的实际状况却如同华丽包装下的空盒子,表面光鲜但内里空空如也。就像一个从未学会游泳的人,兴冲冲地准备跳入大海,却不知深水区的暗流有多汹涌。

印度制造业的现实困境

深水区的暗流究竟有多险恶?只看印度制造业的现状,就如同一部荒诞喜剧,主角信心满满却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2020年,莫迪政府豪掷230亿美元推出的PLI计划,本想为印度制造业打一剂强心针,却像是往漏水的水桶里倒水,五年过去,成效寥寥。

不可否认,泰米尔纳德邦的汽车配件产业和班加罗尔的仿制药业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就,前者已能生产完整变速箱,后者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但这些零星成功如同沙漠中的绿洲,四周环绕的依然是产业荒漠,根本无法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印度的战略平衡术

杂技演员莫迪的平衡术表演可谓是精彩纷呈。一方面,他风尘仆仆地飞往华盛顿,用军购大单和燃油合作向特朗普献媚,仿佛是带着投名状拜访黑道大佬;另一方面,又对中国递出橄榄枝,拟恢复直航并放宽电子元件进口限制,这种朝三暮四的姿态,像极了一个脚踩两条船的游戏玩家,却忘了游戏规则是由他人制定的。

历史视角下的印度机遇论

实际上,印度从中国接手的产业规模不足50亿美元,与当初喊出的1200亿目标相差天壤之别。这些巨大的落差不禁让人想起那个农夫与蛇的寓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语

0 阅读:12

ho侯神

简介:郝思远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