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科书上,隋朝的灭亡被认为是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开始的。实际上在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之前,隋朝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叛乱问题。其中杨玄感叛乱,才是真正拉开隋朝灭亡序幕的重要事件。这场叛乱不仅让忙于征讨高句丽的隋炀帝杨广受到沉重打击,也使得以门阀贵族集团为主的隋朝统治阶层产生分裂,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创造了机会。在讨论这场叛乱时,历史学者们对叛乱爆发的原因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尤其是杨玄感作为杨素的儿子,而杨素又是杨广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却发动这种毁灭性的叛乱实在让人疑惑。
杨素是隋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隋朝的开国元勋。他一生战功赫赫,参与了消灭北齐、南陈和镇压杨谅的战争,是隋朝统一天下和隋炀帝杨广登基称帝的重要功臣。尤其是在杨广登基的事情上,杨素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角色,远超演义中所写的宇文化及。在隋朝初年,隋文帝杨坚立杨勇为太子,以杨广为晋王,于是两兄弟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斗争。这场斗争中杨勇得到了山东地界的原北齐贵族世家的支持,而杨广背后的势力便是以杨素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他们两人的太子之争,本质上是他们身后的两大门阀贵族集团的斗争。
由于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元勋,与隋朝皇室杨家都是弘农杨氏之后,所以很得杨坚得信任。杨坚在很多治国事务上都要咨询杨素得意见,于是杨素就乘机诋毁杨勇,表扬杨广,使得杨广在太子之争中占据了先机。后来在杨素得密谋下,杨广最终击败杨勇成为太子,并在仁寿宫变后登基成为皇帝。
因此在杨广登基之处是非常信任杨素得,而杨素也几乎独揽了朝中大权。特别是在杨素平定了杨坚第五子汉王杨谅得叛乱后,杨素一家成为朝廷重第一功勋权贵。杨素得弟弟都成了尚书、公卿,儿子也成了柱国、刺杀,完全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以说此时杨家的嫌贵,南北朝以来无人可比。
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他继承了杨素楚国公的爵位,位列礼部尚书,在朝中也是很有权势的重臣。杨素死后,杨家依旧显赫无比,杨玄感也成为杨广手下有数的重臣。杨广在执政过程中把很多重要的事务都交给杨玄感处理,给了杨玄感极高的礼遇,而且一言不合就大加赏赐。以常理而论,杨家这样显赫的地位和殊荣,杨玄感应该对杨广效死力,应该成为隋朝的柱石和根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高句丽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杨玄感却第一个打出了反叛杨广的大旗,在隋军的后背狠狠的捅了一刀。
当时隋炀帝杨广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杨玄感作为统帅后勤的将领负责转运粮草、辎重、武器等后勤物资。杨玄感借着周边发生小规模农民起义的机会,找借口拖延粮草运输,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密谋以断粮威胁隋朝的东征大军。杨广派人来催粮,杨广一边以反贼的借口搪塞,一边偷偷召回了在东征前线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然后开始组织造反的事情。后来他谎称将军来护儿造反,然后以讨伐来护儿的名义起兵,攻占了黎阳城,掀起了造反攻打隋朝的叛乱。
这场叛乱虽然以失败而告终,杨玄感及其兄弟、家眷也被杨广诛杀,却给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动摇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基。我个人分析,杨玄感之所以不顾杨家在隋朝的显赫地位,起兵造反并企图夺取隋朝政权,其根本原因还是南北朝以来的门阀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实际上从东汉末年开始,地方豪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了我国古代第一批门阀政治家族。他们不但在朝中和很高的话语权和很大的权势,在民间也垄断着国家的土地、人力、经济等各种资源。这种以家族门阀形式的垄断现象持续了数百年,也成为魏晋南北朝乱世的根本原因。
从曹操建立曹魏政权开始,利用门阀家族治理国家和社会成为了当时主流的政治生态。曹操之后,曹丕以九品中正制深化了这种政治制度,南方的孙权也有像学样,使得这种制度几百年来深入人心。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的崛起,就是这种制度的直接体现。这种制度虽然能够快速的聚集国家资源,迅速的形成发展的力量,但是也为国家动乱埋下祸根。因为国家所使用的资源本质上垄断在门阀贵族集团手里,所以国家必须付出政治利益来换取这些资源。可是门阀贵族是贪婪的,当他们得到这些资源后势力急剧膨胀,最终形成对国家的威胁。
魏晋那北朝以来的数百年多是短命王朝,其根本原因便是门阀政治集团内部争斗所致。而这种争斗本质上便是各大门阀家族利益和权势的重新分配,也是他们对国家政权的渴求。为此他们不惜发动战争和叛乱,甚至以毁灭国家和改朝换代的代价,将自己的家族推上最高的位置。
杨玄感的叛乱本身便是这种情况,也是他所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对权利的渴求。在杨素时代,关陇贵族集团付出了大量的资源和利益,帮助杨广登上了隋朝皇帝的宝座。按照政治上的潜规则,杨广登基后要回报关陇贵族集团,使得这些门阀贵族得到更多的政治利益和国家资源。
可是杨广即位后并未如此,而是更多的搞他的丰功伟业。他在北边修长城、南边修运河,还准备搞个东都洛阳和江都扬州。这些事情在当时可是巨型工程,所花费是国家难以承受的。而且杨广还三次东征高句丽,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这些都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为了将这些计划实行下去,这些负担变逐渐转移到朝廷之外的门阀家族身上。关陇门阀集团、山东世家集团、江南士族集团,这样的大型门阀集团成为承担这些开支的主要选择。可这些开支在短期内并不能为这些门阀集团带来任何利益,所以使得这些家族势力非常不满。
杨玄感作为关陇门阀集团的带头人,自然会承担这些家族所带来的政治压力。而同时杨家的显赫也逐步受到杨广的猜忌,各种权势和利益被杨广以各种名义削除。再加上杨家在杨素时代已经登上了贵族的顶峰,要更上一层楼就只有造反。所以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促使了杨玄感做出谋反的决定。
杨玄感的谋反,是受到整个关陇贵族集团的整体支持的。这一方面是杨广大兴土木和好大喜功给国家带来大量的消耗,也使得关陇贵族集团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关陇贵族集团在扶持杨广上位后并未得到应得的政治收益,决定抛弃这个代言人。而杨玄感作为杨素的儿子,隋朝的第一贵族,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从杨玄感叛乱发生到被剿灭的过程来看,除了杨家之外,关陇贵族集团的很多显赫家族都加入其中。后来成为瓦岗军首领的李密便是杨玄感造反的主要谋士,他千里迢迢赶到杨玄感的军中,为他提供了三条攻打中原和关中的策略路线。其他贵族官僚子弟中,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隋朝开国元勋韩擒虎之子韩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杨玄感军中,而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在民间也有很多得到门阀贵族集团暗中支持的农民武装起兵呼应,使得这次叛乱的规模迅速席卷全国。
杨玄感的叛乱实际上是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而杨玄感则是被反对杨广的门阀贵族家族推出来的继任者。而杨玄感本人也是渴望成为皇帝的,所以他对叛乱毫不犹豫。但是在叛乱过程中,他又必须兼顾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和需求,所以不能以纯军事角度来看问题。因此他并没有采取北上幽燕夹攻杨广,和攻打潼关进入长安的上中两策,而是用了攻打洛阳的下策。这样的以小集团利益为主的叛乱,注定是不能成功的。因为小集团的格局决定他无法抓住天下大势发展的本质,失败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