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癌患者多由乙肝导致,而且发病时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5年生存率低。早防早治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案,哪些高风险人群需要定期筛查?另外,肝癌治疗的现状又是怎样?肿瘤太大做不了手术还能治吗?
4月15号到21号是全国肿瘤宣传防治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李涛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姜润德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介入科张凯主任医师,携手全国健康节目金牌主持人林欣,在医联媒体直播间与广大网友深入探讨了肝癌治疗如何破局,这次直播旨在为广大患者和关心健康的朋友们科普肝癌的预防和诊治的相关知识。

李涛主任医师:肝癌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做筛查
肝癌在中国的高危因素主要源于HBV的感染,肝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肝脏在修复愈合过程中会导致纤维化,长期持续会发展成肝硬化,九成的原发性肝癌都是由于肝硬化没及时发现演变而来。此外,丙肝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炎、糖尿病、肥胖等同样是肝癌的高危因素。
想要及时发现肝癌并进行干预,主要依靠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定期复查建议选择腹部彩超和抽血验甲胎蛋白。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 1 次复查,一旦发现肝脏有疑似占位性病变,或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需要通过以下方式作进一步的诊断:
1、腹部增强CT,常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分期,也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观察TACE治疗后碘油沉积状况及肿瘤存活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再次TACE 治疗。
2、腹部增强磁共振MR,能发现更小的肝癌,在评价肝癌是否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以及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较增强CT 具有优势
3、PET-CT对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有限,可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辅助和补充。
4. 能够手术切除或准备肝移植的肝癌患者,不建议术前行肝病灶穿刺活检,以减少肝肿瘤破裂出血、播散风险。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肝病灶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

姜润德主任医师:肝癌MDT多学科诊治实现精准治疗
我国肝癌患者目前发病仍然以中晚期居多,病情复杂且预后差,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5%,虽然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均取得显著进步,不过单一治疗方法仍存在较大局限性和天花板效应。为此,肝癌诊疗更鼓励多个学科和方法共存,以作出符合患者利益的最佳治疗策略,也就是MDT多学科诊疗团队。
MDT诊疗模式需要包括肝外科、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学科通力协作,总体治疗目标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最大限度改善生存质量。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1、分期治疗,根据肝癌患者不同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并重,合理使用手术、消融、介入、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配合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合理序贯及联合
3、遵循指南和规范制订治疗方案,有机综合不同学科治疗手段的优势,基于肝癌特异性质制订个体化方案
4、晚期患者重视姑息和对症支持治疗,避免追求灭瘤效果损害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耐受性

张凯主任医师:钇90内放射降期根治晚期肝癌
恶性肿瘤的局部治疗现在有了新的“核武器”,这就是钇90微球选择性放射治疗,钇90是放射性同位素,其特点是射线能量高,辐射距离很短,将钇90核素输送到肝脏肿瘤部位,能起到强有力的杀伤效果,但又能保护正常的肝组织不受影响,这种介入治疗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增大余肝,让患者满足手术切除标准
2、强效缩瘤,缩瘤效果要优于TACE及系统治疗
3、有效治疗门脉癌栓
4、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获得良好生存质量
钇90选择性放射治疗即可用于放射性肝段消融,实现根治性治疗;同时也能达到余肝增生或者缩瘤降期,用于转化治疗以及降低复发率;晚期的姑息治疗联合其他方式,能够协同增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为肝移植手术争取时间。
中国肝癌初始可切除率低、转化率低以及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更鼓励采取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提高整体的疗效,让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生存期。此外,钇90微球SIRT可融入到肝癌治疗的全程管理,联合其他治疗策略,未来仍然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