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特朗普还未正式入主白宫,西方世界就已经开始对中国发难。近日,以G7为首的31个西方国家蜂拥而上,声称要让中国为所谓“支持俄罗斯”付出代价。令人意外的是,长期从中国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德国,这次竟然冲在最前面叫嚣。
随着特朗普正式上任的时间越来越近,西方阵营对华态度急转直下。特朗普放言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而西方国家则借着俄乌冲突炒作“中国援俄”话题。在刚刚结束的G7外长会议上,七国集团成员国和欧盟共31个西方国家集体发难,声称要对“支持俄罗斯的中国”采取措施。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的表态尤其引人注目。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一改过去对华谨慎态度,高调宣称要让中国“付出代价”。这位德国女外长甚至放话说,支持俄罗斯的行为事关欧洲“核心安全利益”,中国必然要承担后果。
细究西方这波声势浩大的对华施压,背后实则暴露出其战略焦虑。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胶着,西方对俄制裁收效不佳,乌克兰战场局势也难言乐观。在这种情况下,美西方急需转移焦点,为其战略受挫找台阶下。而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立场,自然成为西方转嫁压力的目标。
从另一方面来看,西方此举还有为特朗普上台铺路的考量。过去四年里,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虽然强硬但仍保持一定克制。而特朗普团队多位对华鹰派人物即将入阁,预示着美国对华政策可能全面转向对抗。欧盟此时高调对华施压,某种程度上是在向特朗普示好,为未来加强跨大西洋联盟打基础。
欧盟委员会的最新制裁提案更是直指多家中国企业和个人。这些制裁措施虽然还需要全体成员国同意才能生效,但已经暴露出西方准备对华采取更激进措施的意图。欧盟候任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更是扬言要说服美国,将对华战略与俄乌冲突挂钩。
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中国展现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战略定力。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中俄企业正常交往不应受到第三方干扰。中方还敦促欧方停止搞双重标准,不要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抹黑中国企业。
事实上,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不是危机制造者,不拱火浇油,不趁机渔利,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然而西方却对此选择性失明,执意将中国拖入地缘政治漩涡。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国际关系紧张。
特朗普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轮廓已经显现。除了提名多位对华鹰派人士入阁,特朗普还扬言要在上任首日就对中国等国加征关税。这些动作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可能进入更具对抗性的新阶段。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团队内部对华态度并非铁板一块,最终可能在对抗与合作之间寻求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精英阶层对持续恶化的中美关系也存在担忧。有智库学者指出,在炒作“中国威胁”的同时,特朗普团队也在考虑如何管控分歧,确保美国经济和供应链安全。这表明即便是对华强硬派,也不得不正视中美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
回顾中美关系走过的坎坷历程,双方始终在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博弈中前行。即便在最紧张的时刻,两国都保持着必要的沟通渠道。对于即将到来的特朗普时代,中国既做好了面对更大压力的准备,也为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留下了空间。
如今的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西方31国联手对华施压,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难掩其战略焦虑。历史早已证明,胁迫和威慑对中国从来不管用,否认和遏制也注定是徒劳的。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对话才是解决分歧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