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赵匡胤当上皇帝的时候,天下还有八个政权在各自割据一方。内部叛乱平定之后,从963年起,赵匡胤(宋太宗)就发动了这场统一天下的战争。到了979年,赵光义(宋太宗)亲自出征,把北汉给灭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这才宣告结束。哎,天下那么多政权,为啥就北宋能做到统一?这里面到底藏着啥不为人知的历史?
一、就是因为有实力嘛。
五代十国那时候,虽说不讲究啥GDP,可综合国力决定一切这事儿是没跑的!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人口和土地那可是衡量国力的关键标准。北宋刚建立的时候,赵匡胤从后周那儿“接手”了111个州、683个县,还有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户人口。那咱们再来瞅瞅被北宋给灭掉的那些政权,它们都是啥情况?
人口,它既是劳动力,又是兵源,老话说得好,“人多者得天下”,所以咱们光看人口就能瞧出国力是强还是弱。荆南有十四万二千三百户;湖南,是九万七千三百八十八户;后蜀有五十三万四千三十九户;南汉是十七万二百六十三户;南唐实力比较强,有六十五万五千六十五户;漳泉是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户;吴越是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北汉则是三万五千二百二十户。
二、后周的改革
北宋能实现统一,实际上是沾了后周世宗改革成果的光。951年的时候,后汉的大将郭威建立了后周这个政权。郭威在位的时间虽说不长,可他已经开始用奖励耕种、安抚流亡百姓、平均赋税劳役这些办法,去让北方的农业恢复发展起来了。过了三年,后周世宗柴荣登基了,他可是个特别有抱负的皇帝,心里想着用三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来。
后周世宗就搞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方面,他让吏治变得清明,还选拔任用贤能之人,像王朴、赵匡胤这些人,那可都是柴荣破格提拔的。经济上,他修水利、平均田赋,并且限制佛教发展,打击寺院经济。军事上,柴荣那可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用心整顿禁军,打造出一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的禁军。后周世宗的这些改革,给北宋统一打下了基础。
三、战略正确
割据政权这么多,该从哪儿开始?赵匡胤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夜里就跑到赵普那儿去问办法。赵普按照当时的情形,给赵匡胤定了个“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就这样,赵匡胤在他当皇帝的时候,先对荆南和湖南动兵,然后把后蜀给灭了,再往南进军,灭了南汉,最后把南唐也给收拾了。这时候,南方还有几个割据政权,像吴越、漳泉,不过他们一直都向北宋称臣,所以赵匡胤就没对他们用兵。
976年的时候,赵匡胤突然就没了,然后他弟弟赵光义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宋太宗。宋太宗,接着干统一这事儿。977年,漳泉的陈洪来上朝,被宋太宗给扣下了,没办法只能上表,把漳、泉这俩州交出去了。差不多在这时候,赵光义用同样的办法,让吴越的钱俶也献出了土地。把南方的割据政权都搞定之后,979年宋太宗亲自去征讨北汉,还把北汉给灭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就彻底结束了。但是,宋太宗没把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