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的时候,彭德怀和黄公略搞了一场特别有名的平江起义,红五军就这么成立了。
当年快到年底的时候,彭德怀带着红五军朝着井冈山进发,然后和毛泽东他们领导的红四军胜利会师,就这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建立起来了。
平江起义过后,国民党对彭德怀那叫一个恨,简直恨到骨子里去了。于是就对彭德怀的亲人进行疯狂迫害。彭德怀的弟弟彭荣华在老家待不住了,只好带着怀着孕的老婆躲进深山里,还在那儿生下了儿子彭启超。
1938年的时候,彭荣华在家乡做地下党支部书记,可最后还是被敌人给害死了。快不行的时候,彭荣华就对儿子彭启超讲:“孩子,你得记住,要给我报仇,给天底下的穷人报仇!你赶快走,去找你大伯去!”
找了好几年,可算是找着了!彭启超,在太行山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伯父彭德怀!
彭启超一下子冲过去抱住了大伯,对大伯说,他要参加八路军,要为父亲还有天底下的穷人报仇!
彭德怀瞧见侄子想要参加八路军,马上就摆出一副严肃的模样,拿手指着彭启超的额头讲:“想参军没问题!可要是你以后成了叛徒,你可得小心,我会亲手崩了你!要是我反对革命,你也能崩了我!”
伯父的警告那么严厉,彭启超听了,心里觉得有点奇怪,可他还是很用力地点点头。后来他才晓得,大伯彭德怀这辈子最恨叛徒了,要是身边亲近的人成了叛徒,那更是痛恨至极。
几年前,红军师长郭炳生,他可是被伯父当作子侄一样看待的,伯父对他寄予了老厚的期望。结果这郭炳生叛变投敌了,这事儿对伯父的打击那可太大了。伯父怎么也受不了身边最亲近的人背叛自己。所以,在和这个侄子见面之后,伯父就给了自己最严厉的警告!
战争时期,肯定会有那么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家伙,这些人怕死得很,就叛变革命去当叛徒了。彭德怀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这种败类他可没少见。
为啥郭炳生叛变,会让彭总那么难以接受?甚至过了好多年,彭总还很严厉地警告自己侄子:“你要是以后当了叛徒,我就亲手毙了你。”这就得讲讲彭德怀和郭家两代人的渊源了。
【一、】
1921年8月,湖南新军第六团要到华容、南县那一带去驻防。当时彭德怀在湘军中当连长,他发现在南县有个叫欧盛钦的恶霸地主。这人不得了,既是税务局长,又当敌工局长,在当地横行霸道,啥坏事都干,把老百姓坑苦了。
就这样,王绍南、魏本荣等几个手下跟着,在一个夜里悄悄潜入欧家,把欧盛钦这个地主恶霸给镇压了。
没想到镇压了欧盛钦之后,彭德怀他们就被人给告发了,然后被湖南督军赵恒惕通缉,很不幸被抓了。
彭德怀被押往长沙的时候,他做了为民除害的事儿,这可把那几个押解他的士兵佩服得不行。到休息的时候,士兵们悄悄就把彭德怀的绑给松开了。
彭德怀趁着押解他的敌排长没防备,一下子就把这个排长给撞倒了,然后撒腿就跑。那几个家伙只是朝着天开了几枪,并没有真的去追,这样彭德怀才算是躲过了这一难。
彭德怀从虎口逃出来后,就去找他刚当兵时的第一任班长郭得云了。郭得云收留了他,把他当成兄弟一样照顾,彭德怀特别感激他。
1922年的时候,郭得云染上了肺结核。他心里明白自己没多少日子了,所以在快不行的时候,把才14岁的儿子郭炳生交给彭德怀照顾了。
老班长郭得云临终前嘱托彭德怀,彭德怀使劲儿地点点头,说自己肯定会把郭炳生当作儿子一样,好好地把他抚养成人,郭得云这才安心地合上了眼。
1928年的时候,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郭炳生就跟着彭德怀投身革命了。那时候郭炳生还年轻,在起义里那叫一个勇敢,他自己就把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给端了,这可把彭德怀给乐坏了。
在彭德怀的悉心栽培下,郭炳生一路顺风顺水地成长起来。没几年的工夫,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开始,在排长、连长等职位上历练,最后当上了红二师师长,成为红军里的高级指挥员,并且还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炳生打仗很勇敢,指挥起来既机智又果断,可他有个要命的毛病,就是性子简单粗暴,旧军队里那种军阀作风可严重了。
部队不断胜利,郭炳生的职务也跟着提升了,这时候他就有了居功自傲的想法,身上那些坏毛病也慢慢冒头了。
郭炳生承认自己有缺点,可他觉得这些缺点都不算啥大问题,就是拿缴获的财物来吃喝玩乐,偶尔爱发火,没缘由地训斥战士罢了。
于是,他的政委指出他的毛病,还盼着他能改正,可郭炳生,根本就不听,还跟政委起了冲突,骂政委就会“光说不练”,抱怨政委损害他在部队里的威望,变着法儿地给政委使绊子。
【二、】
彭德怀为了挽救郭炳生,专门给他换了政委,把彭雪枫派到六师去当政治委员。
彭雪枫可是个超厉害的革命家,在红三军团里威望那是相当高。他来到红二师之后,跟基层的红军指战员一谈心,很快就察觉到部队里存在不少问题。
六师有不少战士都记得,彭雪枫每次找大家谈心的时候,开头总会说“我可以向你讲一个道理吗”。时间一长,战士们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讲道理的”。
彭雪枫先从改善官兵关系做起,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六师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有了质的改变,在接下来的几场战斗里表现很出色,还得了个“铁师”的称号。
彭雪枫深受官兵们喜爱,郭炳生看到这情形,心里就忍不住嫉妒起来,觉得彭雪枫这是在抢他的“权”。
可士兵们都向着彭雪枫,郭炳生一点辙都没有。不过,这种忌恨就像一颗毒种子似的,埋在他心里了,还一直在找发芽的机会。
1930年8月的时候,红八军的政委邓乾元,他和军团长彭德怀之间有了不一样的意见。然后,他就打算脱离前委的领导,要带着红八军单独朝着武汉出发去行动。
红军到了面临分裂的紧要关头,彭雪枫心里就想着要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他把邓乾元犯的错,原原本本向军团首长报告了。就因为这样,彭德怀撤销了邓乾元红八军政委的职务。
邓乾元被撤职,这事儿对郭炳生的震动可不小。
他,邓乾元犯了错,他却不从中吸取教训。反倒觉得彭雪枫是那种“爱打小报告的小人”。就靠着一张嘴,把一个身经百战的军领导给弄下台了。他心里肯定在想,要是以后自己有啥把柄被彭雪枫抓到了,那自己可咋整?
邓乾元被免了职,之后,彭雪枫就按照命令,和郭炳生一块儿带着红六师往东渡过赣江,朝着永丰南边的黄陂、小布那一片地区转移过去。
可这一片儿,因为敌人老是来围剿,这儿的群众对红军的态度,不像中央苏区群众那么好,有时候连个带路的向导都找不着。
有一部分战士被这种现象弄得很困惑,还有个别战士抱怨郭炳生把红军带到了既没吃又没喝的绝境。
郭炳生他,就不赞成东渡赣江然后往永丰以南转移这事儿。所以,他觉得彭雪枫是成心要整治红六师,这样一来,他对彭雪枫就更不满了。
【三、】
1932年8月的时候,红二师把江西宜茨县城给攻下来了。可没过多久,敌人就凑齐了兵力上占优势的部队,朝着红军发起了疯狂的反击。
敌强我弱的时候,彭雪枫决定从县城撤离,转移到山里去。
郭炳生在县城刚快活了没几天,彭雪枫做出的这个决定,让他特别不乐意。
特别是彭雪枫,为了给红三军团主力在上犹、祟义、桂东、南雄、乐安这些地方消灭敌人打掩护,他指挥红二师,就把好几倍于自己的敌军拖在山里绕圈子。那条件可太艰苦了,郭炳生心里就忍不住更埋怨了,对彭雪枫的不满也越来越多了。
红二师拖住敌人是没错,可自己的损失也不小。那时候部队里疟疾之类的病还流行着,没打仗就减员很厉害,郭炳生就忍不住有了厌战的情绪了,连革命的信心都没了。
彭雪枫早之前就发觉郭炳生的情绪不太对劲,可他还是为了团结,没跟郭炳生太较真儿,他寻思着环境那么艰苦,郭炳生发发牢骚也能理解。
可郭炳生已经完全没了斗志,彭雪枫多次给他做思想工作,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彭雪枫就一直对郭炳生特别警惕,就怕出啥意外事儿。
彭雪枫判断得很准,可他没想到,红二师奉命往南转移去休整的时候,那个红军师长郭炳生居然做出挟持红军叛变投敌这种事!
1932年9月上旬,红二师在南丰和南城附近进行休整,师部就设在官仓前村。为了落实军团首长的战略规划,9月3日那天,彭雪枫、郭炳生等师里的领导按照之前的计划,分别前往各个团去开战前部署会了。
彭雪枫到七团去了,郭炳生,他去的是六团,而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去的是五团。
彭雪枫和郭炳生各自下到各团以后,国民党陈诚手底下的罗卓英、吴奇伟部就朝着红二军打过来了。
彭雪枫带着第七团经过一番激战成功突出重围。李志民率领第五团往东北方向撤退的时候,碰到了带着师部特务连的郭炳生师长。然后,他俩就把部队合到一块儿,接着往西边转移。
部队急行军走了一整夜,到了一个名为巴山的小村子。这时候,郭炳生就在部队里造谣说“彭雪枫政委牺牲了,陈毅司令员让我们部队往湖南转移”,他企图带着红二师第五团朝着抚州白区出发。
李志民特别怀疑郭炳生散布的谣言,可郭炳生毕竟是师长,他也只能听话服从命令。不过李志民留了个心眼儿,安排了几个侦察员去找彭雪枫和第七团,就想确认一下彭雪枫到底是不是牺牲了。
真巧了,侦察员没多久就在风岗圩见到了彭雪枫,然后就向彭雪枫报告说,郭炳生在部队里到处传彭雪枫已经牺牲了,还说“陈毅司令员要求向湖南转移”,这些都是谣言。
彭雪枫稍微想了一下,马上敏锐地察觉到,郭炳生这是想挟持五团跑到白区,然后向敌人投降!
彭雪枫判断得特别准,郭炳生真就是打算挟持红军去投降敌人。彭雪枫为了救红军,也为了救郭炳生,把自己的生死完全抛在脑后,带着几个战士连夜往西狂奔,说啥也要追上被挟持的红五团!
这时候,郭炳生挟持着五团已经到崇仁县了。彭雪枫一路紧追,好在9月9日傍晚的时候,终于追上了红五团。
第五团的干部战士一看到彭政委,就都围了过来,问彭雪枫:西边到处都是敌人,为啥郭师长要把我们带到敌人的老巢去?
彭雪枫一路马不停蹄地到了红五团的团部,郭炳生,虽然装出欢迎的样子,可眼睛里却藏不住惊慌。
政委一来,团部的干部战士们就像有了主心骨似的,都向彭雪枫诉说他们对“西进”不理解,还表达了想往中央苏区靠拢的愿望。
在五团的团部,彭雪枫大声地问郭炳生:“你咋把五团带到这儿来了?”
郭炳生强装镇定地狡辩,说他把部队带到这儿是为了掩护二师主力转移。不过,红五团的干部战士很快就把他的谎言给揭穿了。
郭炳生还在嘴硬,这时候五团团长白志文和师部通信排长影雄,一个接一个地向彭雪枫揭发了郭炳生到五团之后那些可疑的举动和不正常的情绪。彭雪枫心里就明白了,郭炳生这是铁了心要叛变投敌了。
不过,为了不“打草惊蛇”,彭雪枫就想着暂时先不公开把郭炳生的阴谋给揭露出来,而是安排人把郭炳生监视着,省得他急眼了乱咬人。
当天夜里,彭雪枫把五团连级及以上的干部都召集起来开会,郭炳生也参加了这个会。会上,彭雪枫对同志们说:“七团和六团朝着苏区那边撤退以后,都已经找到主力部队了;咱们五团朝着白区的方向行进,同志们同意不?”
所有人都齐声大喊:“我们绝不同意!我们要返回苏区!”
郭炳生心里清楚阴谋已经被人看穿了,就说自己带着特务连,给红五团向苏区转移打掩护。彭雪枫,为了能把郭炳生团结住,也就答应了他这个要求。
红五团往西深入得太远了,敌军都侦察到了这个情况,正在调集兵力,打算把红五团给消灭掉。彭雪枫,就带着五团的战士们,趁着敌人包围圈里的空隙,边打边往外撤。
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郭炳生趁着红五团扎营的时候,带着几个心腹投奔敌人那边去了。
9月18日那天,郭炳生被国民党任命为“暂编三十七师长”。而彭雪枫,他带着五团平平安安地到达东韶,还和红六团、红七团胜利会师。
【四、】
郭炳生叛变之后,蒋介石赏给他一个师长的名号。蒋介石这么做,可不是因为郭炳生有啥了不起的“才能”。为啥?当时正赶上第四次反“围剿”的节骨眼儿上,郭炳生叛变投到敌人那边,这可让国民党抓到机会大做文章了。
陈诚心里当然清楚蒋介石的想法,所以弄出了上万份《郭炳生告红军官兵同志书》的传单。这些传单到处张贴,还让飞机撒到苏区,就想把红军给瓦解。
黄克诚将军回忆说,郭炳生叛变以后,三军团里确实有那么几个动摇的家伙也跟着动摇了,就像郭炳生一样,叛变投敌去了。
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的科长舒适,还有三军团供给部的部长陈宗实,他们主动跑到国民党那边去叛逃了。
后来,蒋介石把这俩人派去跟红军打仗。结果,最后在战场上被红军给打死了,这就是他们应得的报应。
彭德怀一直把郭炳生当作子侄看待,当听到郭炳生叛变投敌的消息时,他脸色铁青地站在军团司令部里,抬手就把桌子上喝水的碗砸得粉碎。
参谋们瞧见彭总的手被割破流血了,赶忙要上前给彭德怀包扎,彭德怀却制止了他们。彭德怀气冲冲地大喊:“叛变投敌,儿子比不上父亲,太可耻了!”
郭炳生叛变了,这事儿可把彭德怀气坏了,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参谋长邓萍担心彭总的身体扛不住,就亲自劝了好长时间,还保证以后红军作战时要是发现郭炳生的行踪,不管咋样都得把他击毙,彭总这才接过饭碗。
没过多久,邓萍参谋长刚许下承诺,郭炳生就迎来他的末日。
1933年7月,红三军团在宁都碰上了一伙敌人。这一打起来,大伙就瞅见对面敌人的指挥官,竟然是那个被全军恨透了的叛徒郭炳生!
郭炳生这人特别可笑,都不知道自己死到临头了,还在那儿瞎幻想。他想着自己以前当过红军的师长,在红军里应该有点影响力。他就寻思着要是能朝着红军喊话,让红军把武器放下,向国民党投降,这不就是立了大功嘛。
想到这个时候,郭炳生竟然拿过来一个喇叭,站在阵地上厚着脸皮朝着红军喊话,妄图用重金诱惑红军投降。
看到郭炳生就站在对面的阵地上,战士们全都义愤填膺的。大伙都摩拳擦掌,争着向彭总请求出战,就盼着一下子把这个祸害给除掉。
彭老总也被郭炳生的张狂气得脸都青了,当下就下令挑出几十名枪法厉害的战士,用“ ”的法子,把这个叛徒给干掉!
红军当时武器装备差,机枪也缺,于是就想出了一种战法,叫“;”。咋个打法?就是挑一批枪法厉害的战士站成一排,冷不丁地从战壕里把步枪伸出去,对着敌人的阵地一块儿开枪,这就是这种战术。
这种战术看着挺“傻”的,可效果和机枪比起来一点也不差。
就在郭炳生唾沫星子乱飞,朝着红军阵地大喊大叫的时候,彭总一下命令,几十名战士立马把枪探出战壕,朝着敌人阵地上的叛徒就开了枪。
“砰!砰!砰!”一阵齐整的枪声过后,就瞧郭炳生的身子晃悠了一下,接着“扑通”一头栽倒在地上。哼!这个可耻的叛徒,总算是得到了该有的报应。
在郭炳生叛变这事儿里,彭雪枫处理得特别好,郭炳生想挟持红军去投敌的美梦就这么破灭了。
多年以后,陈毅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对彭雪枫当时的处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事儿彭雪枫办得相当棒,把部队给挽救回来了,这就体现出我们红军政工人员的领导能力了!”
彭雪枫(1907—1944),他是河南镇平人。1926年的时候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了,他还当过好多职位,像红六师、二师、五师的政委,还做过江西军区的政委。
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就先后担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第四纵队司令员,还有新四军第四师师长这几个职位。
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战斗里英勇牺牲。毛泽东、朱德都对他赞誉有加。到了2009年,中央授予他“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么光荣的称号。